第326部分(第1/4 页)
尤其是赵大棒槌的骑兵团,接近1000骑兵,里面除了甘军劲旅,就是刘铭传清淮马队的精锐。
这样一来,自己和夏总兵带着四五千精兵进京,肯定要比何长缨率兵进京,对聂军门更有大助益!
“我说的,你现在就可以去说服。”
何长缨对旁边的副官齐家才说道:“未免误会,你陪着一起。”
“卑职谢军门大度仁义!”
冯国璋麻溜的给何长缨行了一个半膝跪,然后站起来望着夏青云。
屋里再次猛然寂静。
“总指挥”
夏青云艰难的站起来,一脸的惭愧。
“我理解,夏总兵只管去吧,见了聂军门,替我带句话,‘抱歉!’”
何长缨又点起一支烟,吸了一口,感觉索然无味,就丢进了火堆,对冯国璋说道:“知恩图报,仗义助援,这都是一个真男人优秀的品质,是真仁义;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小仁和大仁之分,何谓大仁?不为私利,不为私人恩怨得失情仇,而是为国为民计,抛身赴死无悔无怨,此乃大仁。”
冯国璋感觉何长缨说得有些莫名其妙,话他听得懂,道理也很有道理,然而假如说自己搭救聂军门是小仁,那么他躲在这里坐山观虎,就是大仁了?
这话冯国璋听不懂,不过夏青云却有些似是而非的隐约明白,让他感觉自己的心都在冷的发颤。
唐绍仪,徐邦道,贾起胜,几人也是是是而非的有些明白,于是他们的大腿都忍不住有些微微的颤抖。
昔荆轲持督亢地图面见秦王,意图刺秦。
今虽图未展开,然已可见葛布下利刃之铮铮棱骨,只待图穷匕见矣!
何去何从,对他们这些有家有业的大清臣子来讲,始终是一个艰难之极的选择。
当夜,冯国璋,夏青云,在齐家才的陪同下,走访了抗倭军驻地各路团营连,搅得鸡飞狗跳(在老百姓举家逃离前,抗倭军用银子而不是白条购买的),然而收获甚微。
西洋历2月21号,清晨。
薄雾如缕,初阳正好。
“保重!”
“保重!”
作为一起经历过山海关死战的战友,何长缨,徐邦道,贾起胜,唐绍仪几人早起为夏青云送行。
“诸位保重!”
夏青云一脸的复杂情绪,长叹一口气,拱拱手终于什么都没有再说。
而冯国璋,此时却依然是满脸的震惊。
第七百三十章 胡搅蛮缠
昨晚冯国璋喊醒了赵大棒槌,还没说明白来意,就被那货一句‘滚蛋’,给骂骂咧咧的赶走了。
就连被何长缨变相夺去了兵权的阴文新,都不愿意和他多话。
然而更让冯国璋愤怒的是,甚至之前的武毅军将士,都没有几个愿意跟他走。
“驾!”
夏青云骑在何长缨下令赠送的战马上面,看了好一会儿的抗倭军大营,一抽马鞭,驱马放蹄远去。
余下40人,也纷纷驱马而去。
这41人里面,有16人是冯国璋带来的聂士成的亲卫,10人是夏青云的亲卫。
两人昨晚闹了一夜,等于总共只说服了13人,愿意离开抗倭军,奔赴燕京。
“天要下雨,随他们去吧。”
在这一刻,在初升的朝阳里,何长缨充满了自信。
这支军队,不旺他费了这么大的心力。、
这支军队将和他的旅顺军团,鸭绿江部队,安州部队一起,注定走向辉煌。
对于这一点,何长缨坚信无疑!
东洋,广岛。
也是清晨,不过在燕京郊外初阳刚起的时候,在东南两千里的广岛,已经是阳光高照的上午时分。
9时,广岛县厅。
大清赴日乞和使节张荫桓、邵友濂,和日方全权办理大臣,东洋首相伊藤博文,内阁外务相陆奥宗光,双方交换两国皇帝签发的敕书。
张荫桓拿到明治的敕书,交给身边的通译,补用直隶州知州罗庚龄,分省补用知县卢永铭两人翻译读诵。
“受命为全权办理大臣,与大清国全权委员会同协议,便宜行事,缔结媾和预定条约,并予以记名调印全权。其所议定各条项,候朕亲加检阅,果真妥善,即便批准。”
张荫桓和邵友濂对视一眼,都点点头。
在他们看来,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面儿上的过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