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宋真宗赵恒(第1/2 页)
简介
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本名赵德昌、后来改名赵元休、赵元侃。最后被立太子后改名赵恒。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公元968年12月23日出生于东京晋王府内,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母亲是元德皇后李氏。
如何登基
赵恒从小就表现的非常聪明,姿态特异,和他的兄弟们玩耍的时候,都喜欢自称元帅。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也非常喜欢他,就将他养在皇宫当中。
前面提到宋太宗继位后,相继除掉了影响自己的皇位传承的赵匡胤的二个儿子及弟弟赵廷美后,曾经想先后立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和二儿子赵元僖,但是大儿子赵元佐因为叔叔赵廷美的死而发疯,赵元僖也突然无疾暴毙。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对他诛杀自己哥哥宋太祖的两个儿子的报应。但是这也是赵恒的命数,因为这时候排行老三的赵恒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宋太宗的眼球。
公元995年八月十八日,赵恒被册立为皇太子,兼判开封府事。但是这时候对赵恒并不是好日子来了,反而更加的小心谨慎,因为宋太宗本来皇位得来不正,到年老了更加的多疑,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百般苛刻。所以太子事事小心谨慎,尽量不引人注意。
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驾崩。之前宋太宗生病的时候,当时的宦官王继恩(这哥们活的挺长,卖过宋太祖一次,这次他又想出卖宋太宗),参知政事李昌龄等人谋立赵元佐为皇帝。当时的李皇后,也被他们给拉进来了,李皇后又有点犹豫不决,于是就请当时的宰相吕端进宫商议,吕端察觉到不寻常后,就偷偷的派亲属前往通知赵恒赶紧进宫,一边派人将王继恩给软禁起来,随后又入宫与李皇后争论,最终迫使李皇后也同意立赵恒为帝。
所以在吕端的主持下,赵恒得以有惊无险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登基后所作所为
赵恒继位后的政策可以说都相当温和,无论对待自己的政敌还自己的故人,人家说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赵恒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只对王继恩进行贬官处理,也没有进行斩杀,对其它的大臣如李昌龄等也都只是贬官而已。同时对父亲时期的一些措施也做了调整,为叔叔赵廷美恢复了名誉,并进行了改葬,同时也对他的儿子加官进爵,对太祖的子孙也尽量亲近。
同时对能让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吕端,也采纳了很多意见,并最终也确实对整个国家有益,他还让老蒋曹彬做枢密使,为自己站台,通过一系列政策,缓和了整个家族矛盾,也稳定了朝廷。
赵恒继位期间,唯一的劲敌就是辽国了,从宋太宗伐辽失败以后,大宋就进入战略防御,很少主动进攻,辽国就反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攻北宋。虽然之间互有胜负,但是战争却始终没有停止。
公元1000年1月14日,赵恒御驾亲征,但是前后也就五十多天,最终以最后一次大战胜利而结束,但是并没有动两国的根本,之前都是辽国主动进攻,宋朝被动防御,这次宋朝在赵恒亲征的情况下,没有失败,更多的却起到了激励士气,向各方展示宋朝不示弱的态度。
公元1004年七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军南下,号称率领二十万南下,当时警报传到京城,赵恒向大臣们征求意见,结果参知政事王钦若为首的一帮人主张迁都南京,做了逃跑主义。当时的寇准就极力反对,并且要赵恒御驾亲征。
随后赵恒听从了寇准的建议,最终前往前线御驾亲征,最终在1005年1月8日,赵恒抵达澶州南城。经过一番互有胜负的攻击后,辽国也没有想到能够真的击败宋朝,如果当时赵恒真的听从王钦若等人话逃亡四川或者南京,那恐怕中国历史是真要改写了,而且改的估计还要很厉害。 辽国主动通过降将向宋朝释放和谈的意思,这也正中赵恒的下怀,于是最终赵恒派遣使者前往辽国谈判,最终达成了历史上着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形成,让宋辽之间长期没有了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宋朝每年送一些银两给辽国,表面看是吃亏的,但是实际上送的那些钱,远比之前每年大战花费的钱要少的多。
王钦若因为赵恒没有听他的,而是听寇准的,所以找机会就黑寇准,刚开始赵恒还自豪澶渊之盟,结果王钦若说这是澶渊之盟,是可耻的,寇准当时把皇帝带到前线,那是把皇帝置于死地。赵恒被他这样一鼓捣,内心就开始不舒服起来。
最终1006年二月,寇准被罢相。
随后在王钦若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的忽悠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