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权贵之影(第1/2 页)
金銮殿上,沈渊虽然满身疲惫,但声音依旧洪亮,他上前汇报道:“臣在这三个月内,已经将朝廷的拨款尽数发放给了灾民。北原城、南屏府、天山城、银月城的灾民均已妥善安置。”沈渊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北原城距离京师较近,大量的灾民在旱灾刚刚开始时,便纷纷涌向京师,这段时间,京师的稳定受到了一定影响。臣已命兵部会同枢密院加强了京师的安保。”
明德听后,点头表示认可:“爱卿辛苦了。京师的灾民问题,李秉直,你们根据人数,再拨一部分款项用于安顿他们。”户部尚书李秉直站出来领命,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担心京师这部分灾民的增加会影响整个京师的稳定,“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劝他们回到家乡北原城。”李秉直说到。
明德环视群臣,问道:“哪位爱卿愿意去完成这件事情。”然而,大殿上一片寂静,有的大臣不愿去,有的则是没有把握完成这项任务。沈渊再次上前,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陛下,京师的这一批灾民由于人数分散,且大多数都是举家迁移,所以臣认为简单的赈灾并不能促使他们回去。但臣愿意一试。”
明德对沈渊的勇气和担当表示赞赏,点头同意:“沈渊,朕相信你的能力,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要妥善处理,既要保证灾民的生活,也要考虑到京师的稳定。”
沈渊领命,心中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也知道,作为朝廷的臣子,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他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民带去希望,为京师带来安宁。
沈清歌坐在清音阁中,目光柔和地望着面前的父亲。自从齐王失势后,沈渊便忙于辅佐明德皇帝重建朝堂秩序,岁月的风霜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两鬓的白发愈发明显。沈清歌轻声问道:“父亲,最近身体可好?”沈渊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女儿的欣慰和愧疚。
沈渊深知,自己未能给沈清歌一个温馨的童年,但同时他也感激那些艰难岁月,因为它们并没有让沈清歌变得乖戾,反而锻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如今,她在朝堂上的能力和成就有目共睹,沈渊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自豪。
沈渊像哄孩子一样,为沈清歌带来了各地的土特产,并认真地一一介绍。沈清歌能感受到父亲深沉的关爱,父女俩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而亲切。沈清歌又问:“父亲回京后,这几日可有其他事情?”沈渊面露难色,提到了北原府的灾民问题:“陛下希望能想个办法让他们回到故乡,但是...”他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无奈:“现在还没有什么好方法。”
看着父亲犯愁的样子,沈清歌心中涌起一股不忍,她想要帮助父亲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她对沈渊说:“父亲,这样,您去赈灾的时候,清歌也想过去看一看。”沈渊知道女儿聪明伶俐,也许她能想出一些新颖的解决方案,于是他欣然同意。
京师的仁泽坊,成了北原府灾民的临时栖身之所。这里,一顶顶临时搭建的帐篷排列有序,朝廷的物资发放点前,灾民们排起了长队,尽管心中充满不安,但他们依旧保持着秩序,等待着领取生活必需品。
沈渊站在物资发放点的前方,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诚意,穿透了仁泽坊的每一个角落:“乡亲父老们,朝廷深知你们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朝廷为大家准备了足够的盘缠,以助你们早日重返家园。”
然而,沈渊的动员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热烈响应。灾民们的脸上写满了犹豫和无奈,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却鲜有人上前登记领取盘缠。
沈渊见状,心中一沉,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说道:“朝廷不仅为大家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还考虑到了今年旱灾给大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因此,除了盘缠,朝廷还会在税赋上给予减免,以减轻大家的压力。”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人群中,一个沙哑的声音愤恨地响起:“我们的土地都被收购了,回去,我们拿什么生活!”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对啊,哪里还有土地?”“这个年月,能活下去太不容易了。”灾民们纷纷附和,声音中带着无力和绝望。
一个老者,满头白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开始默默地流泪。她的悲伤迅速感染了周围的人,妇孺和老人也忍不住哭泣起来,低低的啜泣声在仁泽坊内回荡,让人心酸。
沈渊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力。他深知,这些灾民面临的不仅仅是旱灾的打击,更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