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先开荒垦地(第1/2 页)
石风这边是万事具备,只欠行动了。
振兴计划第一步,当然首先是解放吃饭问题,这是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那必须得大范围开荒垦地。
一条羊桑河正是造福于民,它穿越关内外,西北头在关外接上阴山山脉,东南向在关内接上洋河。
在关内沿着河的两岸,无论是军户还是民户,他们春播的田地粮食马上夏收了。
而关外除了沟儿墩和一少部分墩台开垦之外,便是大片荒地,这里离羊桑河都不算远,建起水渠大部就可以灌溉。
大明北疆都是如此,一年四季干旱多而少雨,农事全赖灌溉,近河水的田地视为沃壤,离河水远的则为荒地。
所以,在北疆这里农垦田地对灌溉的依赖性极大。
历朝历代对农垦灌溉都十分重视,为此,朝廷拨专款雇工修建,然大明朝眼下可没有这个财力了,就连戍守军卒的饷银和军粮都拖欠,那里还能顾及水利设施的维修。
策马环视,眼前地势开阔,是一片直得开垦的地方。
石风带着王胜王仲两兄弟及罗通他们三人,详细考察了关外荒地,实在是太多太大。
粗略估计一下,列入第一批开垦的荒地达三四千亩之多。
这些土地的土质都算不错,只要有水渠灌溉,就是优良的田地了。
就这样,一场农垦经济的伟大壮举,就在关外生根发芽。
石风回过头来对王胜说道:
“关于农垦这块,你们要招募一些修水利、搞灌溉,并善于开垦种植的农户高人来,定居到咱们这里,条件可优厚,给予安家费用,给耕地,给一切开垦工具,还有住房等等,一定要将这片改造成为良田,甚至于部分水田。”
“明白了石大人。”王胜点头称是。
王胜上次没有参加羊桑河畔巡逻,所以错过了那场遭遇战,没有立功,而他们兄弟俩却很羡慕罗通他们,能立功晋升。
这次石风还是提携他们,让兄弟俩负责开垦拓荒。
虽然兄弟俩并不是很懂农垦,但基本流程还是知晓的,关键是石大人说过,可以请农垦高人来辅佐,这样,他们兄弟俩的信心足了。
在关外开垦荒地,不需要向朝廷交纳一粒粮食,就全部属于开垦者所有。
对于大明朝而言,这买卖很划算,等于帮朝廷解决了戍守士卒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落实了戍守边疆的责任。
石风心里正在盘算着,如何招募民众前来耕种,只要这些军民能安心下来,关外屯堡防御体系就有希望。
东汉时期,有曹孟德大兴屯政,积粟数十万石,这些都是成功案例。
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百万屯军的成功经验。
当然,首先必须给大家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关外属于危途,一般人肯定不愿意来,而广大流民是一个人口来源,无论蒙汉,把咱们先吸收进来开垦,然后再分而治之。
公布虎牢屯堡政令第一号:
凡愿意成为虎牢屯堡军户的,每户赠基本房屋,授以耕牛犁铧铁耙锄头等工具,开垦荒田都归己所有,让他们代代相传,有手艺的军户,屯堡将给予职位和物资奖励。
从关内迁徙至虎牢屯的,除了上述优惠条件,屯堡提供迁徙安家费用补贴,并准予全家老少一起来。
石风开出的这些条件,足以让很多贫困老百姓砰然心动,如其活不下去造反,同样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还不如开垦种田,戍守边疆,这可是正途。
缓冲地带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流民营地,有些蒙汉混血儿,朝不保夕,如能提供安定环境,他们当然是求之不得。
就像高进,莫老七就是例子。
如果这些人都加入军户,几千亩地开垦出来,军粮有了保障,也就是兵源有了保障。
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家的田地收成,家人安危承担起责任,对敢于来犯者奋起抵抗。
这就是源动力。
有了这个源动力,就等于有了强大凝聚力,成为高度自觉性的集体,不用过多宣传,保卫自己的家园,为自己而战,还用宣传吗?
将来这些军户一边农垦一边守卫,当自己势力不断壮大,到一个极限之后,那时他就能主宰时局了。
当石风策马飞奔在羊桑河畔,目视河两岸的土地时,心头是豪情万丈。
今生的未来,就从这里开始了。
……
考察过羊桑河两岸的土地之后,六个人兴致勃勃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