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隳芾斫庹夤鄄斓拿缆穑俊�
传统的教育一向要我们压抑,或是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现在要说的是:观察你的愤怒、你的贪念、你的性需求等等,让这股愤怒或其他的心理反应充分显现,然后它们自然会消解掉。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再生气了。不妨试试看,为自己去发现个中的真相。让你的观察之中不带拣择:只是单纯地看着自己的贪念、自己的嫉妒、自己的羡慕等等反应。凭着这份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观察,就能产生真正的转变。
不带任何拣择地觉察自己,看看当下到底在发生什么事,这意味着你能够允许整个“自我”的活动充分显现出来。如果所有的历史背景——亦即老旧的观察者——不存在了,自我就会产生真正的突变。如果你能这么去做,就不需要倚赖任何权威了。那时你的观察和真理之间也不再需要中介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便是点亮了自性之光。如此一来,任何时刻你都不再需要去讨教别人。在这份观察之中自然会生起解脱的行动,带来真正的转变。请试试看!
因此,不带有任何权威性的观察,亦即完全自由地进行观察,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意味着我们一向热衷追求各种经验的那份欲望,必须彻底止息下来。我会告诉你理由是什么。每天我们都在经验各种事情。这些事情一旦被脑子存档下来,就会变成我们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又会扭曲我们的观察。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那么你已经受制于两千多年来的基督教理念、信仰、教条、仪式和救世主,而你对这些事都会生起想要经验的渴望。你一定会去经验这些事,因为这就是你的局限。在印度,人们信仰的神起码有好几百个,他们已经受到了这些信仰的制约,所以自然会看到这些神的幻象,因为他们是循着那份制约去看的。当我们对自己的世俗经验感到乏味时,我们就会想要别种的经验,譬如宗教经验或是灵视经验等等。你一定会依循过去的历史背景而发展出灵视或其他的通灵经验,因为你已经受到了制约。你要十分留意这一点,并且要看见经验之中所蕴藏的含义。
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二)
经验之中到底蕴藏了什么东西?经验之中一定有一个经验者。这名经验者就是他所渴求的欲望、他被教导的一切事物以及他的局限。他十分渴望能经验到他所谓的上帝、涅等等。如此一来,他一定会经验到这些东西,但是“经验”暗示着“认知”,而认知又意味着你已经知道了。因此被你认出的那个东西不可能是新的,一个需要经验的心其实是活在过去的,它永远不可能了解那个原创而又崭新的东西。因此你必须摆脱掉想要去经验的那份渴望。
这种形式的冥想过程是充满着艰辛的,而我们却希望生活能轻松、愉快、自在。每当困难产生时,你必须全神贯注地面对它,但是你却说:“这条路不是我要走的,我要走的是另一条路。”
所以,请观察你的恐惧、你的享乐、你所有的痛苦,以及生活里关系互动之中的复杂面向。你要非常仔细地进行观察。“纯然的观照”意味着没有一个观者的存在,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压抑、否定或接纳,而只是单纯地看着你的恐惧。只要一有恐惧,一定会有扭曲。当你在追求享乐时,追求的本身也是造成扭曲的因素之一。心中有痛苦也是一种负担。因此当你的心在观察时,它必须放下这些问题,去体悟日常生活之中关系互动的真相。这是非常难办到的事,因为我们的关系都奠基在我们对彼此所抱持的刻板印象之上。只要有一个制造刻板印象的人存在,这个印象制造者一定会阻碍两人产生真正的关系。在深入探索冥想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这一点才行,因为这就是很少有人能正确冥想的原因。
所有的冥想体系都主张你要日复一日地练习某种方法来控制念头,因为念头正是干扰我们静心的因素。但是请深入观察一下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你发现控制念头是很重要的事,于是你说:“我要试着去控制它。”可是念头却一再地溜掉了。你花了40年的时间企图控制念头,可是它每一刻都不被你控制而溜掉了。因此你必须问自己,到底谁是那个掌控者?为什么要如此费力地控制念头?这代表有一个念头想要溜掉,而另一个念头却说:“我必须控制它。”这两者之间不断地产生挣扎、争斗和冲突。我们必须问自己,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那个掌控者难道不也是一个妄念吗?那个在企图掌控的念头告诉自己说:“我必须控制另一个念头。”亦即某个分裂出来的碎片正在企图操控另一个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