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那不是在教谕面前出丑了吗(第1/1 页)
见陆杨没有不解,孟良平笑道:“每月初一十五,所有生员必须去明伦堂听课,学弟你到时记得早点过去占个位子。” 不然,可就得坐在后面听讲了。 陆杨点头,笑道:“多谢裴安兄提醒。” 陆杨倒也理解孟良平说的这句话,毕竟教谕和训导说话也不可能扯着嗓子喊。 这明伦堂这么长,坐在后面的能听得见多少还不知道呢。 两人没有聊多久,陆杨见孟良平开始看书,便也拿了一本书来看。 时间过得很快,接下来的两天,陆杨也算是打听到了不少关于县学的消息。 比如卯时会有鼓声响起,比如教谕会上什么课,两位训导又会上什么课。 比如吃饭时间是什么时候,等等。 其他的,陆杨倒是没有去问。 而这两天时间,陆杨与孟良平也算是处好了关系,说话也没了疏离感,不会这顾忌那顾忌的。 九月十五日,卯时刚到,头鼓便响起。 此时天已经有些微亮。 外面也多了不少说话声。 陆杨和孟良平在鼓声未响时就起来了,这会正把书放进书篮里,准备去伙房吃早饭。 片刻后,孟良平看向陆杨,“为方学弟,我已经好了。” “裴安兄,我也好了,我们走吧。” 把门关上后,两人往伙房的方向走。 路上有不少人前进的方向是跟他们一样的。 孟良平看了看周围,见人数有些多,眉头瞬间皱起。 “为方学弟,我们得走快一点。” “好。”陆杨点头,原本就不算慢的步子又加快了几分。 这会跟小跑已经差不多了。 第一天上课,就是这般刺激。 陆杨心里暗叹一句,迈着匆忙的小碎步,一边看着旁边也跟他们一样着急的两人,默默地收回了视线。 伙房卯时开。 这会距离鼓声响起也不过十分钟,伙房里已经快要坐满人了。 陆杨压下心里的惊讶,连忙跟着孟良平去领了份稀饭和咸菜馒头。 两人见缝插针,见有人离开,赶紧坐了下来。 话也没说,孟良平直接拿着馒头吃了起来。 陆杨愣了愣,便也拿起了馒头。 陆杨吃饭虽不讲究细嚼慢咽,但也不会吃得很快。 这会他手上还有半个馒头,孟良平已经一个馒头下肚,正端着稀饭和咸菜吃着。 不得不说,孟良平速度虽然快,但动作却毫不粗鲁和失礼。 看着反而还多了丝豪迈。 陆杨刚把手里的馒头吃完,便见孟良平从怀里拿出一个干净手帕,把剩下的那个馒头包了起来。 陆杨不解,“裴安兄这是?” 孟良平把包好的馒头放到考篮里,回道:“我等饿了再吃。” “原来如此。” 陆杨也没有继续问下去。 把稀饭和咸菜吃完后,陆杨也把那个馒头包了起来。 两人把碗端到指定地方放好,便急匆匆地出了伙房。 两人还未到明伦堂,二鼓便响了起来。 卯时四刻便开始上课,这会正是卯时二刻。 陆杨和孟良平走进明伦堂时,里面已经坐了一半的人。 前排的位置已经都有人坐了。 陆杨和孟良平只能找个中间的位置坐下。 两人连忙把书篮放下,便去前面签到。 明伦堂里很安静。 陆杨从上面下来时,发现大家都闭着眼睛,嘴巴微动,看着像是在背书。 陆杨心生佩服,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卯时四刻,三鼓响起。 门外一阵脚步声传来。 陆杨连忙放下书,站了起来,看向前面。 李教谕看了看明伦堂里的情况,便走到前面站定。 众人开始拱手行礼。 “学生见过教谕。” “坐下吧。” 说着,李教谕坐了下来。 他拿过一旁的册子翻开看了看,见人数准确,便把册子盖上,没有再理。 “今日我们便来说说《卧碑》。” 李教谕是没有带书来的。 而陆杨在孟良平的提醒下,前两天便找时间去把碑上的内容抄了下来。 顺便利用这两天的时间,把《卧碑》背了下来。 这会李教谕说着《卧碑》里的内容,众生员端端正正地坐着,视线始终看向李教谕。 “......不得议论天下国家利病之事,立志学做忠臣清官,宜留心利国爱民之事,不可......” 李教谕声音洪亮,陆杨是听得挺清楚的。 就是不知道后面是什么样的情况...... 片刻后,明伦堂安静了下来。 《卧碑》的内容不多,只有八条,说一会就说完了。 李教谕看向坐在前面的几个新生员,摸了摸胡子,说:“今日申时前,新生员把本经报给马训导。” 李教谕说完,倒是干脆利落,全然不顾这些新生员内心的不安和担心,开始讲起了《史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今日我们要讲的,便是十二本纪。”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