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太平公主做的第三件事是联合相王。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都生活在武则天身边,两人的关系本来就比较深。神龙政变中,他俩又一起立功,更是被划入了一个阵营。如今,中宗咄咄逼人,这对兄妹也就只能联合自保了。但是,这种联合又不能太明显。如何是好呢?前面不是提到中宗李显利用公主出嫁去拉拢武三思吗?相王李旦也有女儿,也可以好好利用一番。在神龙年间,李旦一共嫁出了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太平公主前夫薛绍的堂弟,另一个则嫁给了太平公主的铁杆粉丝薛伯阳。太平公主虽然改嫁给了武攸暨,但是和薛家并没有断了往来。就是通过这样隐蔽的渠道,她和相王李旦暗通声气,休戚与共。
在花尽心思做了这么多铺垫工作之后,太平公主开始对前途比较有信心了。毕竟她是女性,不是哥哥皇位的竞争者,哥哥应该不会对她猜忌太深;而且,她还是武家的媳妇,可以在李武两家左右逢源。那么,复杂的中宗政局又会向何处发展呢?太平公主果然就会没事了吗?
一、清洗功臣
神龙二年(706年)的一天,唐中宗李显正在披阅奏书,忽然一双柔软的小手蒙上了他的眼睛。李显笑了,他知道,这是他最宠爱的安乐公主又来和他提要求了。每次安乐公主想要任命什么人,都是这样自己先写好,制书,然后要么蒙上他的眼睛,要么蒙上制书的内容,让他签署。一般李显也愿意满足她那些小小的无理要求。虽然如此,李显在落笔之前还是问了一句,这次又是什么事情呀?安乐公主娇滴滴地说,请父皇立我当皇太女。李显一听,一下子就把蒙在自己眼睛上的手拿下来了,说,自古只有皇太子,哪听说过什么皇太女?太胡闹了!这下安乐公主可不高兴了,她说,则天太后不过就是山西商家的女儿,最后还能当皇帝,我是父皇您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中宗没办法,只好说,好好好,就算让你当皇太女,我也得和大臣商量一下呀!连哄带劝,把安乐公主打发走了。中宗接着看奏章,并没有把她真当一回事。可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引发了一场大祸,差点要了他的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清洗功臣
唐中宗和韦皇后为了巩固统治,联合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力量,借助他们打击功臣,同时遏制弟弟相王和妹妹太平公主的势力。有了武三思帮忙,中宗马上制定出一套方案,分三个步骤打击功臣。
第一步,明升暗降。政变不是在神龙元年二月发生的吗?到五月,武三思就给中宗献计献策了。他说,现在五个大功臣都当宰相,他们恃功专权,恐怕对国家不利啊。那怎么办呢?您可以以尊崇功臣的名义把他们的爵位从公提升为王,给他们荣誉,但是同时罢免他们的宰相职务,去除他们的实权。中宗一听很有道理,马上照办。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一再贬官。剥夺了功臣的实权之后,武三思又接连炮制出所谓的“王同皎谋反案”和“天津桥匿名信案”两起大案,说部分功臣内外勾结,对皇帝和皇后图谋不轨。通过这两宗案件,许多功臣被贬到地方当刺史,后来一贬再贬,最后都流放岭南了。
这“王同皎谋反案”是怎么回事呢?王同皎本来是李显的女婿,长安(701—704年)年间,李显还当太子的时候,王同皎娶了李显的女儿安定郡主。翁婿一家亲嘛,所以到神龙政变的时候,他也追随李显参与政变,成了功臣。李显当了皇帝后,提拔他为右千牛将军,掌握兵权。可是,神龙年间李显的主要工作不就是打击功臣吗?眼看着武三思掌权,功臣失意,王同皎愤愤不平,就和人一起密谋暗杀武三思。可是,密谋强调的就是“密”字,王同皎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他太天真,对谁都轻信。当时,他好心收留了一个落难诗人宋之问,商量暗杀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对宋之问保密。没想到文人无行,宋之问恩将仇报,马上告密。结果,王同皎密谋中的暗杀胎死腹中,武三思倒反咬一口,说王同皎想拥兵废黜皇后。唐中宗当时本来就害怕功臣,一心倚重韦皇后和武三思,怎么能容忍王同皎的行为呢?当即下令将王同皎斩首,并大肆捕杀同党,一批功臣因此被牵连进来,贬往地方。
那么,“天津桥匿名信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功臣不都反对韦皇后干政,而且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交往颇有微词吗?这件事情尽人皆知,搞得武三思非常不爽。怎么才能扳倒功臣呢?武三思灵机一动,暗中命人写了一份传单,传单上开列韦皇后和武三思*的种种秽行,结尾大书:这样的皇后纯粹是给国家丢脸,还不如废黜了事!然后把传单贴在了洛阳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