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第1/2 页)
竹青炽是来送他的,又为他破例欠了刑部人情:“青哥,我走了。”沈缙云临行前,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竹青炽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仿佛看见汴公与父亲同他并行而去,看见年少的宋卿凰打马扬尘,消逝眼前。
永嘉四年二月初,帝迁国子祭酒竹青炽为礼部侍郎,择日赴梁约谈休战互市一事。
文武四列,唯殿阁大学士及总督随侍梁帝左右,竹青炽依礼而拜:“见过梁王陛下。”梁帝赐来使上坐,笑对:“两国今已休战,竹亲使远赴郢都,不知所为何事?”
竹青炽依言入座,缓缓说道:“汴梁之争由来已久,兵连祸结,而今两国休战,四方百姓暂安,是为君之贤。某今日来,欲为梁王陛下讨个贤名。”
梁帝出言反问:“哦?难道朕在大梁的名声,尚还不够?”
竹青炽兜手展笑:“梁王陛下是感贤名过赘?”
梁帝观殿下之臣皆屏气凝神,显得此人气度不凡,看着倒顺眼许多,笑叹:“朕听闻汴帝初登,资质尚浅,今见亲使,才晓何谓大政商道。”
竹青炽仍是端坐,袖中暗揉指骨,于汴国而言,这可不是夸赞:“君上天资聪慧,来日方长,不愁这一时。”敛神徐言:“此次远赴郢都,想为汴梁边境子民谋得数年修生养息之时,共享治世。外臣知陛下素忧屯粮,而我汴国五谷颇丰,其功在耕犁。陛下之大梁,养蚕缫丝则更胜我汴国。地域有别,可互通有无,以利万民。”
“汴粮与梁帛,虽皆出五土,然终有别,行商之道,贵帛贱粮,若单以名录相对,不抽几分利润,于国有亏,届时战火重烧,朕岂不是…”梁帝言及此戏谑挑笑:“赔本还赘了天下恶名,朕担不得,介时你来担待?”
竹青炽思而后言:“梁王陛下所言不无道理,却还需审时度势。试问陛下,若于战时、灾时,粮帛孰贵孰贱,孰轻孰重?窃所言之互通有无,指耕犁之造,缫丝之技等根本要术而非寻常走商,梁王陛下心存国本,体恤百姓,当自有圣断。”
梁帝未曾置否,叩指沉思,收笑:“思虑见地,亲使压朕一筹,朕该惜才了,朕欲为太子择配坤仪,有姻亲之意,亲使以为如何?”
永嘉帝无女,若两国结姻,唯有长公主宋翊菁适龄,非为惧战,汴国征伐多年,累及子民,新帝在朝中根基尚浅,亦不全然信他,朝中无陛下之心腹大将,此时不宜再战:“梁王陛下的美意,外臣回朝定奏禀君上,力谏姻亲之好,方不辱此行。”
梁帝遥遥以茶代酒敬他,看向殿中礼部尚书:“待礼部明日议定姻亲条陈,送至亲使下榻之府邸。”
永嘉五年九月,竹青炽自梁归京。
帝于内朝召见竹青炽:“爱卿此行功不可没,欲求何封赏?”
竹青炽俯身一礼:“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不敢讨赏。”
竹氏于朝中根基深厚,职侍五朝君王,远先汴公立国,宋翊宸不愿与之为敌,可若不能收为己用,也断不可放虎归山,总要有些权柄捏在他的手中,才好叫他乖乖听话:“哪里,该赏,但凡朕能应允的,爱卿直言便是。”
君心叵测,先是贬谪改用,再是提拔加恩,要他弃武从文,为他所用,不如就将软肋指给他看,也好叫他安心,竹青炽俯身大拜:“那便恳请陛下,赦免梅君。”
宋卿凰伏诛后,沈缙云便被流放蜀地,宋卿凰犯的是谋逆之罪,沈缙云身在公主府,他是不能救,也救不得。
宋翊宸遥想昔日,他不过是庶子,见了竹青炽亦要敬称一声将军。
公父之婿,王姬之夫,汴国上将,诸公子首,那是何等风姿,便是在阿姊心中,也有一席之地。
造化弄人,今日也跪伏在他膝下,求他赦免沈缙云,果真是君子,竟这般不计前嫌:“爱卿有如此度量,朕亦有成人之美。”沈缙云是竹青炽一手带大,到底有别于旁人,能得他如此用心眷顾。
竹青炽一颗心尘埃落定:“谢陛下。”
武曲(五)
竹青炽回府修了一封家书叫人送往巴郡,过几日得了回音,沈缙云不愿归京。
书房中点着檀香,袅袅娜娜氤氲一室,将军眉眼间的锋芒,仍是一把未入鞘的宝剑,不肯在书香中失了利刃,竹青炽提笔写下:“治国齐家平天下。”
君父皆辞世,竹青炽本该为父守孝三年,奈何世事缠身,连最后的孝道,都没能尽全:“启平,收拾一下,我们明日启程去巴郡。”
启平听了,满心欢喜的说:“公子是要去接小公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