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用超感比照着自己和父亲的大脑,里面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嗯,我的大脑是优化过一次的,应该用原来没有优化过的作样本来比对才可以吧!’
把优化之前的资料调出来,王峰开始仔细地比对起来,用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王峰虽我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没有发现父亲的大脑有什么异常之处。
王峰用超感扫描了下那个女护士的大脑,也来跟自己父亲的大脑进行比对,不一样的地方也很多,‘为什么都是人这大脑里面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这么多呢?’
王峰琢磨着,就把这附近区域之内的人的大脑都扫描了一遍,来比对其中的异同之处。
这一比对,王峰有了一个大发现,每个人的大脑跟别的人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从大的结构上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是微观上千差万别,但不管差别有多少,有一些微观结构团却是惊人的一致。
为了更进一步地来验证自己这个发现,王峰干脆就把自己周围两千米之内的所有人的大脑都纳入自己的取样范围之中,并运用动态数据建模与信号分析的方法写了一个比对程序,来总结他们之间的异同率,以期发现不同人大脑之间的稳定结构和可变结构。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程序在无声地执行着,不断地扫描和比对产生的数据峰谷,让王峰脑中的想法愈加清晰起来,因为从结构团上来说,稳定的结构指向的是丘脑、海马、垂体、新老皮层的各个功能区域核心部位……这不由得让王峰有了处理核心与存储器这样的联想。
又过了一阵子,更加明显的数据特征峰值让王峰心中已经肯定了这种想法的意义。王峰先把这个想法搁置在一边,开始研究另一类型的数据峰值,那就是一些异常高频出现的突触组合,这些突触组合表现了相当的稳定性和极大的覆盖面,可以说是基础的组合,用有限的基础组合更进一步组成多层级的更加复杂的组合,这种情况让王峰想到了语言,想到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来组成单词,进而形成句子、文章甚至整本儿的书……
‘难道这种基础的组合就是大脑的底层语言吗?’王峰寻思着,可是这种基础组合的数量还是很庞大的,足有上万个!又如何去解析它呢!
扫描已经结束了!王峰想了想,只能化繁为简去研究其中的一部分,而皮层的语言区则是自己最熟悉和最容易验证的区域,他准备就先拿这个区域开刀,看这个区域之中的最具覆盖潜力基础组合是什么。
单取了这个区域作为样本抽取空间之后,得到的分析数据很快就出来了,基础突触组合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不到,只有不到五百个!而由这些基础组合形成的次级高频组合分散到了上百种之多,而这些次级高频组合的覆盖能力互想之间基本相当,都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最高的一种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
而这些次级高频组合的样本数量,则再次减少到一百个以内。这个数据让王峰更加确认了自己的想法,‘类语言表达模式’这种说法十有**是可以成立的。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自己这种猜想,王峰琢磨了半天,决定用脑袋里面的所有中文资料,对这个区域进行次级高频突触组合的活动验证。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可行的实验,比如想到‘瓜’大脑里面的记忆暂存区的突触活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就象是电脑硬盘里面的信息被调进内存一样;再想到‘水’,也会有相当的突触活动……这样经过一定的数量的样本验证之后,跟汉语言相关的次级高频突触组合就能被确定了。当然了,这个过程的运算量是相当大的,王峰肯定不会傻到自己一个一个来验证,只要想出一个简单的程序让大脑去能动的执行就可以了!
程序很容易搞定,因为验证程序本来就是简单的程序,只有猜想和证明才因为它的选择余地太大而具有高层级的复杂性。程序完成之后,王峰就动念让大脑依据这个程序能动地对语言区的次级高频突触组合进行分析!可是大脑这次象以前一样,仍然让王峰很脸红,他弄的程序再次让大脑弃如蔽履,还不只是这样,应该是直接消灭了,人家直接就把高频基础组合和次级高频基础组合还有低频必要组合等等的结构关系直接给列了出来,好象在告诉王峰‘嘿嘿,正版的答案都在这儿了,还用你来分析吗?!累不累呀你!’
………【0185 代码级突触组合】………
自己只是动念研究下,没想到大脑一下子把这大底子都透给自己了!这可把王峰乐坏了,赶紧把这些东西纳入自己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