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可见崔钧很讨厌这种风气。
后来董卓入京作乱,引得各地诸侯起兵打出共讨董贼的旗号,那时一腔热血的崔钧也参与其中,这样算下来,崔钧还算是曹操的故人呢。
那时的官宦子弟哪个不是壮志凌云,豪情满腔?
可这样一来,他的父亲就因为其子崔钧参与了讨董联盟而被恼羞成怒的董卓下狱,后来又在李郭之乱中被乱兵所杀,崔钧的兄长也因为始终心怀父仇郁郁而终。
至亲全都变成了冰凉的牌位,崔钧无牵无挂,只得选择与友人隐居在了荆襄之地。
崔钧所姓的崔氏与历史上那位名士崔琰不一样,一个是博陵崔氏,一个是清河崔氏,即使祖宗是同一个,到底也还是两家。
诸葛亮的友人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后生或是像司马徽那样自始至终隐居的人,唯崔钧历经曲折、鬓生华发。
王越叹道:“当年我居于洛阳时倒也认得他父亲,未曾想如今天下乱成这样,世人多为颠沛啊。”
曹初安慰他:“会有平定的一天的。”
王越笑道:“你生于乱世,自是不知太平盛世的安逸。”
曹初反驳:“我知道。”
“哦?你说说。”
“不是有句老话么,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之人朝不保夕……”曹初口中说着,缓缓陷入了沉思之中。
即使历史上的东汉末年至三国群雄辈出,却也无法否认这是个用无数人命来填的乱世,元气自然损伤得很厉害,以至于在这个时代之后出现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从三国时期结束到匈奴攻陷晋国都的永嘉之乱,仅有三十一年而已。
曹初甩了甩脑袋,试图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海中抛出去。
几日后,大军于白马附近安营扎寨。
面对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曹营中最笃定曹军会胜的反而是曹初。
但她这回却想错了。
历史既然已经变动,必然会牵扯出更多的变数。
白马的战报尚未传来,延津那边却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延津士卒反叛,大公子生死不知!”
曹初一把抓住那人,眸中满是不敢置信:“那吕将军呢?”
来人急得额上冒汗,磕磕绊绊道:“好似,好似是往北边去了……”
第31章 三章合一
曹初一怔。
吕布往北边去了?
延津的北边当然就是袁绍的后方。
此时曹操尚在白马作战; 定然也收到了延津的战报。
袁绍被荀攸的计策调走; 亲自率军从白马分兵过去解救延津; 这会儿也应该已经到延津附近了。
她继续抓着那人追问道:“那于禁于将军呢?他在何处?”
“于将军进军汲、嘉二县,尚未归来!”报信的人也冷静了下来,回答道。
曹初下意识攥紧了剑柄。
攻打延津的士卒怎会无缘无故反叛?
此次出征全是曹军精锐,若将领不反,士卒如何会反?
只怕是吕布……
曹初骤然拔剑往柱子上狠狠一劈,留下一道深深的印子,只觉得一口气堵在喉咙口,咽不下去、怄不出来。
报信的人见状,悄然退下。曹初环视一圈,营帐内的人也陆续走了出去。
“他的妻女尚在许都。”曹丕蹙眉,显然跟她想到一块儿去了。
得亏曹彰这回留在许都没跟过来。
曹初想都没想就冲出了营帐:“我要去延津。”
“阿姊; 此事有疑处!”曹丕立即拉住她,在她耳边低声道。
“我知晓。”曹初深吸一口气,也压低了声音; “此事有疑; 我自当去延津前线一探究竟。”
“回去。”不知何时,郭嘉掀开帘子进了营帐。
曹初咬牙,想把人移开:“若我连自己兄长的生死都不顾,又与牲畜何异!”
郭嘉一把扣住她的手腕,冷静道:“你若真去了才是坏了你兄长的事。”
另一边。
既然误以为曹操的军队想通过延津阻止他渡河; 袁绍自然也就选择亲率大军往延津跑了。
谁知大军才刚刚跑到延津附近; 就有人来通报说吕布绑了另一个曹军将领曹昂北上过来投降。
郭图反应最快; 连忙恭喜道:“此乃大喜,主公当真料事如神!”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