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冤案(209)(第1/2 页)
在盛唐年间,长安城内的月色如水,微风拂来,透出几分清冷。夜幕降临,繁华落尽,却在这静谧的夜晚,发生了一桩离奇的冤案。
此时,狄仁杰正在书房内翻阅公文,李元芳站在一旁,观察着狄仁杰那凝重的神情。“大人,您为何始终无法安心?”李元芳关切问道。
狄仁杰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元芳,近日长安城内频频传出灵异事件,官员纷纷因恐惧而中断职务,百姓更是人心惶惶。这其中必有蹊跷。”
就在此时,一名身着素衣的女子匆匆而入。她面容清丽,肌肤如雪,身材纤细,但神色慌张,眼中含泪。她快速跪下,语气恳求:“狄大人,我家弟弟遭遇了冤屈,请您为我们讨公道!”
狄仁杰正欲开口询问,李元芳已察觉到女子的不同寻常,“请问小姐,能否将事情的经过详尽说明?”
女子点头,声音微微颤抖:“我弟名叫李晓,日前在市集上被人诬陷偷盗,虽我弟从未做过,但他却被抓入狱,母亲病重,求您救他出狱。”她抬头,泪光盈盈,恳求的眼神让人心生怜惜。
“你弟为何会被诬陷?”狄仁杰问道。
“那日在市集上,他附近的摊贩突然失声,美丽的竹器被毁。而那名摊贩立刻将矛头指向我弟,众人愤怒之下,毫不留情地抓住了他。”女子抽泣着道出事发经过,狄仁杰心中已起疑团。
“你可知那摊贩为何如此迅速指认你弟?”狄仁杰思索,目光如炬。
“摊贩名叫李国,是个贪财之徒,平日与我家有过节。”
狄仁杰缓缓点头,心中已隐隐浮现出几分疑虑,“可否带我去看看那摊贩所做的竹器?”
然而,女子却面露愁苦,“李国不在市集,据说是因害怕人们的指责,已逃离长安。”
“这倒奇怪。”李元芳低声道,“为何一个无辜的人要逃亡?”狄仁杰忽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追查下去。
几天后,狄仁杰与李元芳来到竹器摊位。此时已是薄暮,市集的热闹渐渐消退,只有几名摊贩收拾着杂物。狄仁杰暗自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李元芳走上前询问李国的去向,无人给出明确答复。
“显然,他们怕李国的逃亡会引发更多的怀疑。”狄仁杰皱了皱眉,继续向周围的摊贩打听,希望能收集更多线索。
就在二人深入打探时,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了急促的呼喊声,众人纷纷聚集过去。狄仁杰与李元芳紧随其后,见一名年轻的女子趴在地上,神色慌张。
“你们快来救我!我看到鬼了!”她面容苍白,声音颤抖,引发在场人们的恐慌。
“请冷静。”狄仁杰微微一笑,试图安抚她,“你可以告诉我们看到什么了吗?”
“我……我看到有个穿白衣的女人,在竹器摊后面哭泣……”她的声音在颤抖。
“那该是李国妹妹吧?”李元芳插言,目光如电,迅速分析。“因为她的弟弟受到冤屈,她心中恐惧,所以才会看到这样的幻象。”
狄仁杰点了点头,心似乎被牵扯了出来,“还未找到那名摊贩,否定冤屈的证据就缺失不少。”他向众人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请求目击者引导他们去那竹器摊后查探。
不久,几人便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巷,穿过巷子后,便可见到李国的居所。距离市集不远,却被围墙掩盖,似乎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狄仁杰带着李元芳走近一探究竟,隐隐约约可以听到宫廷中乐声的回响。他心下已经料到,这个与市集似乎毫无关联的地方,必定隐藏着某种深意。
“那名女子的惊慌可能是因为她见到了……”
“确实,她看到的很可能是我们一直想追查的真相。”李元芳低声附和。
当他们走进房屋时,一阵酒香扑鼻而来,原来此地正与酒馆相连。狄仁杰心中一动,这酒香过于浓郁,显然不只是作酒。
稍作探查后,二人发现一扇半掩的门,门后传来嘈杂的笑声与嬉闹声。狄仁杰略微一顿,心知定有蹊跷。
“我们进去看看。”他悄声说道,李元芳点头应允。狄仁杰用手推开门,门后是道小院,围坐一群客人,显然是李国和他的朋友们在埋头酗酒。
“李国,竟然敢在此处聚众饮酒。”狄仁杰不悦道。
李国神色一变,慌忙站起,嘴上却称是“朋友聚会,非是他引起的”。但那样的慌乱令狄仁杰更加怀疑,原本他以为那场幻象只是女子的恐惧,却没想到事态的背后暗藏着一层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