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1/4 页)
“老爷说的是,文博也这样认为,早一天启程,早一天到,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杨师爷本就是个细心的人,早就把自己的事情整理好,就等下一任官员到达,交接一下,便离开。
“有劳两位义父了,我这边的东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稻子晒干,装上车,就行了。这次跟着义父走,玉儿心里踏实。”和玉皱着小鼻子,撒娇说道,哄得两位义父非常高兴,饭吃的也比之前多。
就在和玉热火朝天准备东西回寒岭的时候,新一任的知州来了。因为平日里王知州和杨师爷做事都是非常有条理,所以交接的特别快。交接到最后,王知州,杨师爷带着新知州李浩四处转转。首先去看的,就是清水县,现在清水县最有特色,就是山芋和土豆生产基地,全国闻名;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就是荒田变良田的典范,玉庄。
新知州李浩在玉庄转了一圈,唏嘘不已,怪不得皇帝这么器重王知州,这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看着整齐的田地,阡陌交通,四通发达,人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远处炊烟袅袅,鸡鸣狗跳,一派祥和的画面。
“王兄,兄弟佩服呀。有你在前面,兄弟我来到这边估计也做不出来什么政绩。”李浩羡慕的同时,叹息着说道,自己有什么能力超过这王知州呢。
王知州摸着胡子,笑着说道:“王某痴长李大人几岁,厚颜一兄长自居,哥哥我有几句话想和兄弟说说。老夫只是打个基础,要知道整个向阳州府,也就一个清水县好点,其他地方只能说温饱,要是兄弟你能把整个向阳州府都弄成清水县这样,那兄弟的功绩可是哥哥我的好几倍啊。等百姓富裕了,那个养老院和孤儿院可以建设到整个向阳州府。到那时候,说不定向阳州府使我们整个明硕国学习的范本,兄弟何来叹息啊”
“谢谢王兄金玉良言,李浩眼光短浅,还望王兄见谅。”听了王知州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立即清醒过来,深深得给王知州鞠了一躬。
“不必多礼,我们再转转。”王知州拉着李浩说道,两人走在前面,聊着各自的见解,互相学习,受益颇深。
晚上的时候,王知州给李浩接风洗尘,李浩给王知州送行,一桌饭菜,两个作用,节省了。和玉多少也算个名人,所以吃饭的时候,和玉也在桌上。
“王兄,这位就是和玉姑娘吧?”李浩看到和玉从外面进来,因为要见客,所以和玉穿着很是正式,衣服很素雅,但很高贵。
“李兄弟可是猜对了,这是我义女,和玉。玉儿给李大人见礼。”王知州笑着说道,心情不错。
“和玉给李大人请安。”和玉站起来给李浩行礼。
“赶快请起,久仰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不同凡响,清秀佳人一个,才学能力一绝。老夫真是有幸,见到和玉姑娘。”李浩一张口都是赞美之词,和玉脸皮就算厚,也没厚到这样,不由自主脸红了。
“李大人过奖了,小女子不敢当。”和玉谦虚的回答说道。
“老夫在岭南当职,都听说和玉姑娘的大名,当得起这夸奖。”李大人好像比王知州还高兴。和玉很纳闷,自己很出名吗?本以为在清水县小有名气,没想到在那么远的人也知道。高兴之余,也有点担心,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好处坏处都有。看来以后行事要更加小心,不能给有心人抓到把柄。
一顿酒,大家吃得酣畅淋漓,老友见面,喝的有点多。第二天一早,只好推迟了启程的时间。不过前面拉着种子的马车,已经开始出发。
但是总王知州住的地方,一直到城门口,很多百姓自觉的拿着自家的出产的东西,来给王知州送行。王知州,杨师爷等人醒来之后,一出大门,便看到外面站满了人。
众人见到王知州出来,齐齐跪下,大呼,”王大人,不要走。”王知州,杨师爷眼角发热,这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啊。两人心里很自豪,每到一处,造福一方,自己只是做了本分的事情,但却被百姓记在心里。
这些人用淳朴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爱戴。一位老人走上来,拿了几只碗,上面倒上酒。怕王知州,杨师爷嫌脏,从怀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纱布,仔细擦碗,然后倒上酒。
“青天大老爷,这碗酒就当是我们为大人们践行,一路好走。”说完,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王知州,杨师爷昨天吃了很多酒,到现在还很不舒服。就算再不舒服,也不能拒绝百姓的心意。端起酒来,一饮而尽。
“谢谢各位父老乡亲”王知州说完,便上了马车,怕自己再慢点,眼泪会流下来。马车缓缓动起来,后面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