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包括她娘李氏在内,谁没指望教出一个能够舞文弄墨的女先生来。
但是谁能想到远在县城的亲哥如此给力又上心呢?笔墨纸砚全给他们备好了,啥都不用他们费心,就只要好好学习便是了。
于是刘青也只能在措手不及中,被赶鸭子上架了。
虽然她的本意只是想找个借口跟她娘学一阵子认字,以后她识字这事便可以光明正大的表现出来,但这个时候她想打退堂鼓也是不行的了,只能重新拿起了笔,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划的学写字。
诚然,对刘青这个从小写惯了硬笔字的人而言,软笔字一开始写起来让她很不习惯,每天不下于一个时辰的悬腕练习也让人很是煎熬,但这些都是小问题,一旦刘青习惯了用毛笔,一旦入了门,进步便是飞快的。
更何况教她的人还是她自己的亲娘,她的水平如何,她娘比谁都清楚。
李氏还记得自己教学的初衷和大儿子这么费心的缘由是什么——都是为了好好培养女儿,满足她的愿望。
因此李氏就算不假公济私,心里也有轻重之分,其他孩子都是顺道,她女儿才是重中之重。
刘青在她娘的虎视眈眈之下,堪称是战战兢兢的在藏拙,但是再怎么藏,底子摆在那里,也不是其他的小孩子能比的,刘青顶多把读一遍就能背出来的东西,多读了几遍才磕磕巴巴的背出来,她也怕自己再藏拙下去就变成真蠢了。
但怎么说,刘青再如何藏,身为她娘的李氏,女儿有没有上心,一眼就能瞧出来的,李氏便不由有些心惊,女儿吊儿郎当的态度,都能学得这么快,倘若她认真起来,又将是如何场景?
不过李氏这番复杂的心思,并没有同任何人透露,包括刘青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伪装的天衣无缝。
李氏转头就给自己在城里的儿子写了信。李氏这么多年没再碰过纸笔,确实能写的字不多,但是勉强也能把信写清楚。
以前刘家给刘延宁写信,宁愿去镇上花钱请人,是因为觉得就写几封信,没必要特意花钱买纸笔和砚台,就算自家写好了,还得托人送去城里,倒不如一并请人写了送过去省事。
但现在家里的文房四宝都备着,想给刘延宁写信,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就算是省一文钱,蒋氏他们也更宁愿让李氏来负责写,她的字写得磕巴就磕巴,反正自家延宁才华横溢,能看懂就行。
因此全权负责给刘延宁写信的李氏,瞒着公婆在里面夹带了一段私货,也并无人发现,只是刘延宁收到信后,却又托人送了些东西回来,一本《千字文》,和一本据说是他自己练过的字帖。
于是在大家还在摇头晃脑的背《三字经》和《诗经》的时候,刘青已经开始练起了字帖。
刘青听到她娘私下告诉自己,这两样东西都是亲哥专门给她准备的时候,便知道他们已经瞧出她在藏拙了,索性她自己藏来藏去也累,这下干脆大大方方的露出来,至于对刘家人的解释,她娘和亲哥肯定已经想好了。
虽然刘家人不知道孩子们都学的如何,但是刘青的特殊待遇,很快就被发现了,眼睛最尖也最先提出疑问的人是王氏。
王氏现在还在全家人跟前伏低做小,怒刷好感值的时期,行为举止比以往多了许多圆滑,不再是上来就质问,反而开玩笑似的问李氏:“哟,大嫂,咱们青青字写得真好啊,她用的纸都跟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呢。”
本来还只是站在旁边瞧着,不想靠太近打扰了孩子们的刘大爷他们,听到这话,不由往前走了几步,便也瞧见了不同,其他小家伙们还在练着笔画,刘青已经端端正正的在写字了,众人不由一惊,顿时有些面面相觑。
刘大爷抿唇问:“老大家的,青青怎么进度与小五他们的都不同?”
毫无疑问,刘青的与众不同,让大家以为李氏给她开小灶了。
“延宁叮嘱我别说,倒是被弟妹瞧出来了。”李氏露出了个无奈的笑容,低声道,“青青认字的速度本来就跟其他几个孩子不一样,可能她年纪大一些,教过的东西都记得住,不用再教第二遍,就连写字上手也比他们快。我以为他们现在的水平,能先把笔画练好就不错了,便没急着教他们写字,没想到青青自个儿就在练字了,还偷偷写了东西夹在我写给延宁的信里头,是延宁写信回来我才发现的。”
“延宁说青青资质难得,虽然只是姑娘家,但既然开始认字了,就不要埋没了这番资质,这次托人带来的两本书,便是专门给青青用的。然而延宁又说了,学习之事最怕攀比,千叮咛万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