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运输成本(第1/2 页)
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略微抽象的插曲之事。
当时有一支蒙古军队,西征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走了四年都没有走到。
结果,蒙古皇帝突然驾崩了,这支军队为了帮自己的主子去夺权,就又回去了……
“也就是说,到头来不论有意或是无意,遵循陆权论去占据世界岛心脏,从而进行对外扩张的陆权国家,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不论强汉盛唐,还是当初的成吉思汗,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陆权论,什么是世界岛心脏。但为了追求霸权与对外扩张,都会自发性的向西夺取世界岛心脏,垄断丝绸之路。依靠丝绸之路的巨大商业利润,进而把蛋糕做大做圆,来维持帝国的繁荣与强盛……”
郑和、杨荣陷入了深思。
杨荣虽然此前没入狱听过课,但对于货币霸权、白银宝钞等经济学知识,以及海外日本的巨大银矿,他都是知道的。
所以自然也明白,大明的开海就等同于在海上重建丝绸之路,也就是效仿汉唐,把蛋糕做大做圆,来供勋贵、宗室以及官民百姓去瓜分,瓜分这里面的利润。
可是现在……
林煜没管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汉唐开拓西域,依靠丝绸之路,来进行对外扩张的行动,最终却都失败了。”
“就连盛极一时的蒙古西征,也没多久便内部分裂,实质意义上的土崩瓦解,还是没能真正控制住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而后,小冰河期来临,农业降水量不再保持巅峰,强盛的汉唐都衰败了。”
“这也是为何吐蕃会在与大唐同时强盛,一度争霸的时候,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
吐蕃强盛,在于农业降水量充足,即便在高原的河谷地区,也能养活大量人口。
但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小冰河期来临,农业降水减少,高原河谷不再是产粮重地,吐蕃难以维持,自然也就分裂衰败。
而换到盛唐这边,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内部开始逐步对内收缩。
大唐不敢再对外扩张,一部分原因在于体制,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关中平原的衰落,中原产粮基地的产量也在明显下降。
朝廷的钱粮储备不足,不再具备控扼西域,对外扩张的军事国力。
两税法,两税三分,藩镇与朝廷的税收博弈……都是后来的结果。
“所以我说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延续。”
这句话,现在才让杨荣有些深刻理解了。
林先生前面讲过的那些经济、土地、税收、货币课程,其实全都是连在一起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所以,经济政策上的改变,是真的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战争扩张。
于谦这时开口问道:“林先生,若按照世界岛与陆权论去考虑,那您先前说的白银宝钞与大航海,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啊!
这样就完全没意义了!
白银宝钞的基础,就是靠着白银去绑定货币,为宝钞提供货币信用,从而搜刮掠夺海外财富。
大航海也是同理,靠着商品倾销,贸易顺差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包括对日本银矿的布局谋划,都是以掠夺日本的白银为首要目标。
白银就是钱!
但……
白银也只是钱,它可以购买粮食、物资、兵甲,却不能生产出任何可以吃可以用的东西。
那大航海还有什么意义?
不对,林先生不是还弄出了化肥与新大陆的番薯吗?
莫非就是靠这两样东西,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没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
“我说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又是经济的延续,那么经济市场的根本是什么?”
郑和多次出海远洋,跟海外藩国打过不少交道,想了想说道:“应当是供需与交换。”
供需和交换,组成了市场的贸易活动。
有了贸易,经济才能盘活,而不是一滩死水。
“那……贸易最重要的是什么?”
“……”
这下没人知道了。
“运输成本。”
林煜没卖关子,直接公布答案。
运输成本也是成本,而且还是在贸易的链条里,最重要的核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