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蠮P摩根与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银行从要求允许银行从事市政债券的承销开始,试图要求美国国会放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及相关法律所作的限制,由此而形成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运动。
1987年8月,前JP摩根主管、主张解除银行业管制的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任后加快了放宽法案限制的进程。
1995年同样主张放松银行管制的罗伯特·鲁宾成为美国财政部长。
1998年4月,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总统克林顿、财政部长鲁宾的支持下,花旗银行主席约翰·里德与旅行者集团主席桑迪·韦尔宣布两家公司合并,这一价值700亿美元的合并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主要从事保险业的旅行者集团与从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花旗银行的合并宣告《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事实上已经死亡。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两院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月底,克林顿总统签署该法案。在美国金融界花了30年时间、3亿美元的游说费用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被正式废除了。
在克林顿与鲁宾正式同意支持废除该法案的几天之后,鲁宾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成为花旗集团的副主席。据美国媒体报道,花旗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前,旅行者集团主席桑迪·韦尔(Sandy Weill)曾事先告知鲁宾说:“我有很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鲁宾开玩笑回答说:“你不会是要买下美国政府吧?”
二、开启“安然漏洞”
在2007~2008年席卷全球的石油价格暴涨和金融危机中,“安然漏洞”导致的美国对能源市场、商品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乏是其最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安然漏洞”是以前美国第七大公司、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已于2001年破产的安然公司命名,但实际上,开启这一漏洞的却是高盛。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监管当局就对从事农产品、能源等商业交易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严格的监管。1936年,美国通过《商品交易法》。1974年,美国国会建立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以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 在高盛的推动下,《商品交易法》及CFTC的监管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国会在2000年12月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首先,《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将商品分为三类,并让它们接受不同程度的监管。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管,对金融商品(利率、外汇、股市指数)进行极为有限的监管,对除金融商品与农业商品之外的所有其他商品(主要是金属与能源商品)基本上不进行任何监管主要是金属与能源商品,这就是“安然漏洞”。其次,《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对在“电子交易设施”上进行的交易也不做监管。
《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与“安然漏洞” 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高盛。首先,“安然漏洞” 将金属与能源列为不受监管的豁免商品,而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其次,在“安然漏洞”通过后的数月中,不受监管的电子能源商品交易平台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就是2000年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最大的经纪公司与能源交易商创建的“洲际商品交易所”(ICE)
三、推动气候产品交易立法
如今,高盛在美国推动国会通过法律,以对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强制性限额,并迫使美国公司进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交易。
高盛已经做好从方兴未艾的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中获利的准备,并在这一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高盛在全球已经投资2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的开发(包括2008年投资1亿美元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中国皇明太阳能公司”),并在2006年收购了总部设立在英国的“气候产品交易所”(Climate Exchange PLC)的部分股权。
高盛历来在美国共和党、*党两党中都左右逢源,当今总统奥巴马身边又不乏有着高盛血统的人士。在推动气候产品交易立法方面,高盛很可能将再次如愿以偿。
第一节 帮助出售国有企业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一直将私有产权与自由市场视为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20世纪*十年代曾出现过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