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1/4 页)
从军事、教育、实业、新科举,再到张之洞主议的三千学童赴欧洲、刘坤一提出的加购洋械强军工、李鸿章提议的重建南洋水师、再扩北洋水师之事,全都出现在这十七道圣旨之中。
与刘克武之前预料不同。第一次正式的朝会,居然是在一片和谐之象中散去的。坐着轿子返回自己将军府的途中,刘克武百翻思索之后,确定了果如史书所记,西太后实际上是支持变法的,只是她的支持是有限度的。
她的限度,就是皇权归属与皇权轻重。
自己现在只提出这些个强国却不变她那制度的事,那个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和她的那些个走狗们自然不会反对自己。
可是。变法、变法。主妾在法。法不变,体不改,何变而成焉?继续如此只是实业,刘克武心中忐忑不安的是,可别哪一天自己失了势,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支撑。自己现在办起来的实业,全都成了满清王朝盘录人民、祸害中华的新利器。(未完待续)
*******H!~!
..
第355章师登门
回到府中,老讲后花园中看讨自户的一双儿女的刘扒武木等坐稳身,前堂的李海龙就快步跑进了后花园。站到刘克武面前,李海龙一礼报到:“老爷,李中堂求见。”
“豁”的站起身,刘克武也不言语。直接快步朝着前院急走。转眼之间,绕过三道园子,走到了自己这大宅一进门的第一个园子也是院子之中,网入客厅就听到了李鸿章的声音:“我说仲远啊!你急什么呢?为师只是私访而已,莫如此急也。”
双脚网一站稳,刘克武对着李鸿章就是一礼后,言到:“恩师网散早朝,即来学生处,学生怎能不急迎示敬。”
“哈哈,好了,这是你的家小就别那么多客套的东西了。来,坐下吧。”李鸿章笑语一毕,起身拉住刘克武,就将刘克武按到了主位之上。而他则坐到了对面的副位之上。这倒是很合乎礼仪的。
按封建礼教的规矩,师至徒家,或主或副,唯不可坐于宾席也。李鸿章即未喧宾夺主,也未避上而下。
见到他如此就坐,刘克武心中疑云重重,自是不再多寒暄。李海龙将热茶放到二人面前,刘克武立刻就对着李鸿章发起问来:“恩师在上。弟子初返京城,太多之事不明其因,还望恩师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就不必了,老夫知道你现在的脑子里呀,准是一脑袋的迷糊。所以呢,这才一散朝不及回贤良寺,就先来你这了。”李鸿章略一停顿,端起茶喝了一口小继续言到:“都有何事不明,尽管问吧!想老夫,还无不能释你疑问之事。”
“第一事,弟子出身浅薄,缘何太后如此盛情、隆恩以待?且无疑无忌,竟似自家之人般对弟子一个汉臣焉?”话一说完,刘克武即一脸谦恭之色的盯住了李鸿章。一直在明里暗中的帮着面前这个孩子,李鸿章此来就是为他来解除疑问的。所以,再饮一口茶,李鸿章开口娓娓的说了起来。
“你也自知你出身浅薄,呵呵,这就是太后敢用你、厚恩于你的主要原因啊!观朝野上下,哪个封疆之人,能如你一般乃系辽东一把总而于半年内扶摇至督鲁一省之大吏乎?”
“你父生前,最多算是毅军之内广结良缘而已。于外却是无甚过多之根基,留于你兄弟用助。无根无基无党唯你小子,老夫愧让你称一声恩师,即未曾真投你实学,更未曾真受你大礼。”话至此,刘克武问言起身,一脸急色的就想接话。
摆了下手,李鸿章不用刘克武说。其实已经猜到刘克武是要解释。这个孩子很象自己的,很会玩太极、耍无赖,李鸿章当然不希望他自己尝试下推委之术的大成。
以手止住刘克武,面上依然微笑着。李鸿章继续说了下去:“于李阉之前,你又大兴低伎以对之。于那庆王爷前,你小子更是近而不同党。于荣禄你再行同志不同伍,故而,太后看出了你是不愿意与任何人结党的人。”
“清流一党于朝中,翁同酥未遭贬之前已然成为太后之大患。庆王一系,虽忠于太后然则庸材群舞、罕有真才华之人可为太后用之。我等洋务之派,你行虽相同,亦受诸恩却从不正式与吾辈同声连气。”
的确如其所说。刘克武虽然是屡受李、张、刘三人大力之助,却从未在任何一件与山东无关的事上,发表过任何与三人政见直接挂钩的
见。
偶尔的让自己手下江苏和安徽帮帮刘坤一,却是朝中也无人能敢言那是刘克武指使的。即无证据!又无正理,人家江苏和安徽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