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巴扬苏新竹生活(第1/2 页)
但不情愿又有什么办法,征服者的军队太强大了,而且,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征服者来收拾他们,要是有不听话的,青竹首领就会带着一帮子部落战士就把他们给先收拾了。
于是,就在这种半逼迫半无奈的情况下,巴扬苏跟着迁移的队伍来到了新竹城。
到了地方,巴扬苏一家被分配到了一处院子里,这处院子对于汉民来说虽然不算宽敞豪华,但对一直居住在简陋茅屋的他们来说,已是极大的改善。
墙壁由坚实的砖石砌成,屋顶的瓦片整齐排列,遮风挡雨不在话下。院子里还有一口小小的水井,打水极为方便,这让巴扬苏的妻子欣喜不已。
初来乍到,巴扬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警惕。但很快,他就发现汉民们并没有恶意。一个会说他们部落话的汉民带着一帮子汉民给他们送来了粮食蔬菜还有和腌制的腊肉。
尽管能跟他交流的只有一个汉民翻译,跟其他人,他都言语不通,但其他汉民那善意的笑容和举动让巴扬苏一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汉民翻译叫吴刀疤,他告诉巴扬苏,以后每三天会发放一次口粮,村里还办了汉语学习班,要求他们每天都得按时去学习班学习,尽快掌握汉语。
有吃有喝有住,还有地方学习汉语,这边的日子好像看起来还不错。
就这样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天后,巴扬苏一家也就渐渐适应了在新竹城的生活。
之后巴扬苏一家被安排到农田里劳作,跟着经验丰富的汉民学习耕种。
一开始,他手忙脚乱,常常出错,但汉民们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他。
好吧,巴扬苏从汉民们的耐心中,感受到了善意和温暖,当然,巴扬苏不知道的是,教他们种地的这些汉民其实都是拿着高工资的,要是他们没耐心,陈平安可是会扣他们工钱的。
在大家的帮助下,巴扬苏逐渐掌握了技巧,有耕牛,有犁,有各种农具,耕地做起来其实也不难。
汉民们告诉他,他们一家耕种的这20亩土地,收成之后除了要交租的,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
听说种出来的稻米还有自己的,巴扬苏一家人的干劲儿就更大了。
而且汉民的种田专家还帮他们在水稻田里养上了几十条稻花鱼,这些鱼长大了是不需要交租的,到时候就全归他们自己吃。
有田又有鱼,看着自己一家人负责的那片农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巴扬苏心中满是成就感。
当然,种水稻这种事情,也不是需要天天干活的,农闲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回部落去转一转。
巴扬苏其实是不想回部落去的,部落哪里又有新竹城这边生活好。
不过管理他们的汉民说了,必须得经常回去,得让部落的村民知道他们生活还不错,不然要是让部落的人误以为汉民虐待他们移居到外面的部落民,不利于民族团结。
整天被要求上课的巴扬苏自然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于是巴扬苏也就很痛快的带着自己的家人经常回部落住上两天。
汉民对他们那么好,他可不能给汉民戴上一个民族不团结的帽子。
时间转眼而过,20亩水稻种下的第140天后,巴扬苏一家的水稻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在汉民的帮助下,巴扬苏一家又学会了如何收获水稻。
20亩稻田收完,巴扬苏一家一共收获了60石稻谷。
交了六成的租子,他们一家还剩下24石稻谷。
粮食收上来之后,免费提供的救济粮就没有了,没有了也不是什么事儿,这24石粮食,都快够他们一家吃一年了。
关键是种这么多粮食,才用了140天,剩下的日子,他们还能种上一茬。
自己家里剩下的24石粮食,根本吃不完。
估摸着自己一家人三口,15石粮食就已经足够吃半年。
于是巴扬苏就带了多余的9石粮食,卖到了官府的收粮点里。
一两银子一石,巴扬苏手里一下子就有了9两银子的余钱。
在新竹城里生活了小半年,巴扬苏自然明白银子的重要性,有了银子,可以到集市上买米,买肉,买鸡鸭鹅,买布料,等等等等各种的好东西。
米他是不需要买的,家里的粮仓里的米他都吃不完。
巴扬苏买了一些鸡鸭,回家里养着,鸡鸭可以下蛋,嘴馋了还可以杀了鸡鸭打牙祭,这可是好东西。
巴扬苏还买了二斤猪肉,有钱了必须得先大块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