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
**
太平洋战争 作者:卡斯珀·温伯格
中译本前言
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战场之一。这场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者1941 年12 月8 日(东方时间)袭击珍珠港开始,以1945 年9 月2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降而宣告结束。本书是西方出版的有关太平洋战争的最新著作。它的特点是运用了美国新近解密的一些档案资料,对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和作为触发引信的珍珠港事件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读者将从本书中读到一些过去没有披露过的令人感兴趣的材料。
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中国人民和武装力量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和贡献几乎未作正面论述。
本书作者约翰·科斯特洛是英国的一位海战史研究者,他的另两本著作是《大西洋战争》和《一九一六年日德兰海战》(均与特里·休斯合著)。
前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席卷太平洋以来,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那些巨大战役的规模世所罕见,描写这些战役的著作卷帙浩繁。然而,许许多多的这类著作——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的不朽学术研究,到《生活》杂志的罗伯特·谢罗德那样的军事记者所写的栩栩如生的报道,以及威廉·曼彻斯特最近撰写的动人的回忆录——没有一本试图全面追溯人类这场最伟大斗争的根源并去叙述它的历程。
这正是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用一次连贯的叙述,介绍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段历史终于导致美国、大不列颠和其他同盟国在那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同日本发生了致命的冲突。随后发生了一场战争,战场遍及地球三分之一的表面,本书力求简要叙述这场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活动。中国、马来亚、缅甸、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上发生的战斗,被视作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几个组成部分,尽管盟军之间发生过深刻的分歧,这场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本书回顾了日本的进攻在最初获得了令人膛目的胜利之后,如何在澳大利亚的边境受到阻挠:回顾了后来在中途岛所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这次胜利使实力日增的美国海军得以发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从而使美军穿过遍及太平洋的踏脚岛屿直捣日本本土。
“人类历史,”H·G·韦尔斯在一九二○年写道,“越来越成为教育和浩劫之间的竞赛。”最能显示这个观察的睿智的,莫过于对引起太平洋战争的种种历史力量来作一番研究和探讨。太平洋战争是以长崎、广岛上空腾起令人作呕的蘑菇云而宣告结束的。今天,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导弹随时都可以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整个世界仍然生活在最终的大规模核屠杀的恐怖之中。保持这种远远超过需要的核屠杀力量的微妙平衡,成了超级大国双方决心避免遭受对方核突袭的堂皇借口。
然而,甚至对于和我年龄相仿,只能隐隐约约地记得德国的空袭,和以电台宣布对日作战取得胜利而宣告结束的那场战争的某些人来说,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四十岁以下的人,把珍珠港、薪加坡和科雷吉多尔发生的悲剧,看作是由于在朝鲜和越南发生的更近的战争而显得相当遥远的“近代史”上的一个模模糊糊的阶段。重要的不仅在于这些战争是由一个仍在演变的历史进程所引起的,而且在于它们发生在世界第一大洋的边缘地区——一个抚育着世界上多半人口和蕴藏着宝贵自然资源的地区。在一个多世纪里,地球的这一地区一直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大不列颠和美国同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后来又同新兴的工业大国日本争夺在华商业和军事优势。随着欧洲影响的日渐衰落,象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约翰·F·肯尼迪这样一些美国领导人,奉行一项与英国、澳大利立和其他西方强国一致行动,以便使太平洋边缘地区——首先是中国——的广大市场永远向西方开放的政策。日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这个力量均势中的关键因素。
要想了解太平洋战争的规模和起因,必须回顾这场战争在十八世纪的根源。为了本书叙述方便,回顾这样一些纷繁复杂的事变,势必需要概括介绍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历史,以便把引起这场战争的那一部分力量突出出来。何况,作战区域如此广阔——美国士兵同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和荷兰
的士兵并肩作战,因此在叙述时也要有所侧重。美国跨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