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为袁绍檄豫州(第1/2 页)
第227章 为袁绍檄豫州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
……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
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着。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
如律令!”
诸葛亮一口气念完,笑着对张绣说道:
“写得倒是不错——只是不知是袁绍尚未得知消息,亦或是作檄之人并不知晓,如今主公已不再是建忠将军,而是大汉右将军。”
建安四年七月,袁绍准备与曹操一战,为求名正言顺,遂命人做檄文一篇,历数曹操恶行,声罪致讨。
待檄文写成后,便命人将其遍行州郡,并于各处关津隘口张挂。
檄文传到江夏,张绣便专程让人把贾诩和诸葛亮叫了过来。
等诸葛亮念完,张绣也觉得这篇《为袁绍檄豫州》写得很不错。
这篇檄文他在穿越之前就曾经听说过,但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貌。
谁曾想如今一朝穿越,居然让他见到了原文。
如今看来,这篇檄文能够和骆宾王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起传为名篇不是没有道理。
此文历数了曹操的不良与罪恶,不但说曹操家世卑劣,为人龌龊。
更是痛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作威作福、杀大臣、盗坟墓等忘恩负义的行为,简直是罪不容诛。
最后则是告知豫州民众认清形势,配合此次伐曹之举。
“此檄写得极好,袁绍麾下果然人才济济,可知是何人所做?”
诸葛亮略一思索,便开口回答,“听闻是袁绍麾下书记陈孔璋所作。”
“孔璋?”
张绣愣了愣,那货不是黄祖的主簿吗?
在自己拿下江夏的时候已经被咔嚓了好吗?
“主公误会了,此孔璋非彼孔璋也!”
一旁的贾诩猜到了张绣在想什么,笑着解释道: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此人素有才名,灵帝时为主簿,因谏何进不听,复遭董卓之乱。
后避难冀州,被袁绍用为记室。”
原来是陈琳啊!
听到这个名字张绣顿时恍然大悟。
这不就是建安七子吗?
跟孔融、王粲、徐干他们齐名的那位。
知道这篇檄文是陈琳的作品以后,张绣顿时觉得理所当然了。
只听贾诩说道:
“此文铺张扬厉,语多骈偶,气势刚健又不流于拙朴,有骨鲠之气,可谓文采斐然。
诩以为,此檄便在百年之后亦会成为传世名篇。”
“看得真准!”
张绣忍不住向贾诩点了个赞。
不过有一点连贾诩都没有想到。
这篇檄文不单单是百年,千年之后都是传世名篇。
“此檄既提到将军,想必袁绍不日便会派人来见主公”,诸葛亮考虑问题向来全面,此刻便询问道,“主公欲投其否?”
“不投!”
张绣坚决地说道。
他可是很清楚官渡之战的结果,这个时候去投袁绍跟四五年加入三德子没什么区别。
纵然如今的历史因为自己的穿越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并没有发生改变。
只要自己不加干预,张绣相信他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
从另一方面来讲,让曹操打败袁绍才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所以他更是没有必要去改变历史。
“既是如此,那主公当早做准备。”
“那是自然”,张绣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书交给诸葛亮,“这是从河北传来的消息,你看看吧。”
诸葛亮好奇的从张绣手中接过信,迅速浏览了一遍,惊讶地说道,“袁术竟是已经到了冀州?”
“不错,这家伙打仗不行,跑得倒是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