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一种方式。
于是,宁绍棠便开讲了。
曾子,即曾参,乃是孔子的徒弟,事亲至孝。
有一日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伤了瓜的根苗,父亲便生气的拿杖打他。他心中羞愧,也不避让,直到被父亲打晕。
等到苏醒,他为了让父亲安心,还故作欢喜地爬了起来,问候父亲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等退回房间,还拿出琴来高声弹唱,让父亲安心。
孔子听说此事,非常生气。
舜在侍奉父亲的时候也非常尽心,但每当父亲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
孔子便说,“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当长辈心中有气时,若只是普通打骂,便等着承受,让他出完气就完了;但若是危急性命,则应该避开。若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舍弃生命去承受父亲的暴怒,那不是孝顺,而是“身死而陷父于不义”。
这个曾子受杖的故事很有名,从前宁绍棠读到,只觉得是书本上的道理,可今日家中发生这样的事,联系起来,才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孝顺不仅是顺着长辈的心意,有时也要“忤逆”一把,但这其中的方式方法却要讲究。
好比方才这事,直接推辞是肯定不行的,但要象宁芳这样转个弯来说话,就更容易被宁四娘接受了。
所以再看笑吟吟的宁芳一眼,宁绍棠头一次意识到,家中有个机敏乖巧的姐妹是多么重要。只妹妹再好,也是要嫁人的,将来再遇到这种事,谁来帮忙打圆场呢?
看他盯了自己许久,先是高兴,忽又伤感起来,宁芳莫名其妙,“大哥哥这是怎么了?”
宁绍棠想也不想,脱口便道,“能让汤家晚点来提亲么?我真舍不得二妹妹。”
话音落,屋里静了片刻,忽地一阵爆笑。
连宁四娘都忍俊不禁,“你这孩子,怎么一下就想到那里去了?”
宁绍棠回过神来,面红耳赤,赶紧赔罪,“我,我不是有心的……只是想着今儿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他日姐妹若是嫁了人,难免伤感……”
宁芳的亲事虽未明言,但家中几个大孩子却是心知肚明。
只年纪较小的安哥儿和宁萍愣了神,“二姐姐要嫁人了?嫁谁啊?”
“二姐姐你要当新娘子了吗?”
宁芳也羞红了脸,“别胡说,八字还没一撇呢!”
看女儿真着急了,宁怀璧先收了笑,“行了行了,今儿也晚了,都回去歇着吧。安哥儿不许去闹你姐姐,等事情定了再说。”
他一发话,孩子们都老实了,各自退去。
宁绍棠私下又跑去给宁芳赔礼,他真是一时失神,才脱口而出,宁芳倒也不怪他,却也没这么轻易放过他,到底也“敲诈”了一件小礼物,方才作罢。
这边孩子们散了,宁怀璧才问,“算算也有些时日了,那汤家怎么还没上门提亲?”
太湖到金陵,水陌交通便利,不过三五日,怎么走都到了。上回顾太太带信过去,汤老爷可是即刻就赶到金陵来的,怎么放个小定要这么久?
这事说来宁四娘也觉不解,“许是近日时气不好,有些微恙?且再等等吧。”
宁怀璧也只得作罢。
而此时太湖汤家,汤老爷正在劝说夫人,答应这门亲事。
与身形发福,和气亲切的汤老爷不同,汤夫人是个颧骨突出,骨瘦如柴的妇人,但这也不能怪她。
她与汤老爷夫妻结发几十年,夫妻和睦,先后生育过七个子女。但除了汤颢,没一个养过十岁。
过多的生育与丧子之痛,到底还是损伤到了汤夫人的身子,是以汤老爷平素多半让着老妻。可关系到儿子的终身大事,他就不能轻易松口了。
“我去金陵之前,咱们不是商量好了的吗?怎么一回来,你就变卦了?再说我连祖传的玉环都留下了,此时若再反悔,咱们汤家成什么了?”
可汤夫人不理,“横竖又没有三媒六聘,不过是留了个玉环,老爷打发人再去一趟,悄悄拿回来不就行了?也碍不着那姑娘名声,宁家若不高兴,我情愿再送她一份厚礼!”
汤老爷真是郁闷,那宁家也不穷,谁稀罕你的厚礼?
第251章挑剔
汤夫人执意不肯说明原由,饶是汤老爷再聪明睿智,也猜不出她的真实心意。
忽见出嫁的庶出女儿归宁,便嘱咐她道,“去劝劝你娘。”
这位汤姑奶奶虽不是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