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因为爱好古典文化的缘故,他对于在历史上留下诗仙鼎鼎大名的李白,还是相当熟悉的。此时李白已经年过四十,却仍然不得志,与吴道士隐居。得到这位道士举荐,他才收到李隆基李三郎的邀请,开始进京。
但叶畅并不知,李白此次进京,比历史上入长安要提前了三个月。
“郎君认识这位太白先生?”那水夫问道。
“闻名已久,只是未曾相见。”
“这位太白先生据言会在骊山多呆一段时日,长安暑气极盛,还是骊山清凉。”
“哦……”
两人一边聊,叶畅一边跟着那水夫到了河边,水夫呼了一声,顿时有艘船从河边停着的数艘小船中过来,船夫赤着上身,露出青铜一般的肌肉,汗如珍珠,便将船撑到了叶畅身前。
“郎君只管上船,郎君一人一马过河,人是三文,马是五文,共需八文钱。”那拉客的水夫道:“我们这边都是做正经生意的,绝不坑骗郎君!”
叶畅看着那小小的船,又看了看自己和马,头皮顿时有些发麻。“
这船看上去装不了几个人,而且船底还有积水,让叶畅怀疑,自己连人带马上了船之后,是不是就会将船压沉。他再看了看其余人的船,也都是这般模样。
看来是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不过,现在的造船技术竟然这么差劲,河道海路的作用必受限制,若是能在造船上有所革新,亦是一条好路。
虽然收了他八文钱,可是渡船不可能真的只载他一人,还须凑齐一船人才会过渡。好在风陵渡乃是最大的渡口之一,各方人物,无论是商旅还是游士,都在此聚集。不一会儿,那个拉客的水夫便又带来了好几个人,小小的船上,满满当当挤下近十人。
“够了够了,可以走了。”有人催促道。
“郎君再请稍候,再上一人便走。”
“这一船又是人又是马的,足够你们赚上不少了,何必在乎多一人少一人?”
“郎君说笑了,难得近日天气晴好,黄河开渡,我们这些苦哈哈的,都要靠这几日接送些客人,养活一家老小……”
水夫陪着笑,却就是不开船,他们自述生活艰难,一年当中只有区区数月方能摆渡。而且就是这数月中,黄河上的风浪也是他们的致命威胁,每年里总有不少水夫船翻人亡。
“这日上三竿,若再不行,可就赶不上宿头没有午饭,你们要吃饭,我们便不要吃饭?”
叶畅听得等渡人中一个横声叫道,叶畅也觉得腹中饥饿,偏偏此时,一小船飘飘而来,船上积着各色黄河鱼,叶畅见了心中一动,牵着马便又下了船。
“郎君,郎君为何又下船?”那船夫有些慌了。
“腹中饥饿,意欲饱食一顿再渡河。”叶畅笑道:“我见你船上有锅有柴,这里有两文钱,算是向你借锅与柴的——方才那位郎君,听闻你是贩糖的,可有霜糖?”
被他唤住的是一个行商,挑着一副担子,听得要糖,顿时报了个高价。此时霜糖价格极贵,他小行商手中没有,只有红糖。叶畅也不以为意,除了买糖,还寻岸边渔民要了些醋、姜葱和茱萸,再买了一条大的黄河鲤鱼,又将锅洗涮干净,便剖鱼洗鱼切鱼,开始升起火来。
这边才开工,那边有人忽然叫道:“叶施主?”
叶畅听得这声音熟悉,起身望去,只见着释善直这莽头陀一身狼狈模样出现在他面前。
“倒是巧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啊,竟然在此又见到了善信师。”
释善直也是喜笑颜开:“好,真好,总算遇着能管饭的了……叶施主,我饿了!”
“这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了,既然你来了,一条鱼怕是不足……喂,渔家,再给我条黄河鲤来!”
叶畅又买了一条大鲤鱼,足有两斤重,依样处置好之后,便在岸边开始烹制。他要做的是一款糖醋鲤鱼,虽然材料多有不足,特别是糖用的是红糖,但在他妙手之下,不一会儿,仍然是鱼香四溢,往来之人,多有咽着口水者。
“善直师,你怎么会到这里?”一边烹鱼,叶畅一边问道。
“贫僧倒奇了,你怎么会到这里?”释善直也问道。
两人同时开口,然后都大笑起来。善直虽是莽和尚,但并不笨,从叶畅眉眼中看出他有忧忡在心,并不追问,只是说自己的事情:“贫僧在十方寺挂了两日单,那老和尚恁的小气,让贫僧去理了发之后,便打发贫僧去樵采。贫僧一怒之下,揍了那个道宁,然后便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