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需多子多福(第1/2 页)
首领笑着反问:“要不是陛下召见,我为何会如此乖乖听话?”
两人你推我搡,嬉笑打趣,随后在夜幕中同乘马车前往咸阳宫。抵达后,二人进入御书房觐见秦始皇。
嬴政正在认真查看天下地图,心情烦躁时总是盯着看。听到声响回神:“陈卿到了啊。”
简单的寒暄过后,嬴政指着舆图:“箕氏、扶桑、东胡、匈奴、月氏、西羌和南越。你认为需要多久可以平定四方异族?”
陈卿思索片刻答道:“说早也不远,二十年左右够了。”
“居然还要二十年?”
嬴政皱眉。
“开拓疆土不难,但收揽人心甚难。如只要他们表面上臣服大秦,时间自然更快些。”
陈卿坚定答道。
嬴政露出满意表情,接着询问起二百兵马攻克箕国之事。陈卿表示仅需二十名士卒足矣。他解释到:
“以印信诏书为证,两位使者携数百年的赫赫国威前去交涉,必定无往不利。”
嬴政听后欣然点头,称赞陈卿的勇气和谋略。御书房门外,赵崇听得连连摇头,但这话似乎逗乐了始皇帝,显然他的心意已被打动。
“没有随行的兵马,可以借蛮族之力;无须粮草补给,自有外族乐意进贡。”
**
平静地说。
“像月氏、箕氏、东胡这类边远部族,恩威并用,定然愿意为大秦冲锋陷阵,即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此乃以夷制夷之策。”
嬴政脸上泛起一丝欣喜:“国威如利剑,这以夷制夷果然妙哉!”
“陈公,此等良策……莫非也是从后世学来的?”
**
笑着点头,心中想的是与强汉相类比的历史经验。现成的范例为什么不用?
汉代使臣便是称霸之道的完美蓝本,就算是远方来客也不得不拜倒称臣。班超在鄯善以寡击众,重创匈奴使节团;傅介子杀楼兰王留下千古名言;陈汤则更是假传诏书斩杀了郅支单于,留下了震撼古今的话语。
相比之下,**
的举措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幸好有始皇帝在位,他也拥有同样的雄才大略,对**的行为心满意足。
嬴政沉思片刻后问道:“陈公,你提到的马尔萨斯陷阱究竟是何物?”
他深知对方会如此解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句诗引出问题的本质。
“陛下可知,农民辛勤劳动为何依然饥肠辘辘、饿死路边?”
嬴政面色变化不定,以为这是批评赋税和徭役太重。
**
随即阐述:“设想一农民,从15岁开始到40岁去世,在他最能劳作的二十年间需要照顾父母养育孩子,最终因积年劳累生病失去劳动力。”
赢政长舒一口气:“确实。可是父子亲情、君臣之义应如何维持,不敬不孝的人与禽兽无异。”
**
补充说:“正因要保障老年生活无忧,所以需多子多福。”
“但每个生育周期只有一胎,理论上终老时能育子女二十人,而家中人丁多了,并不代表地多粮多。”
嬴政深感其意:“所以朕要开疆拓土来供养更多的子民!”
**
赞许地点了头,“不仅如此,领土扩张带来的管理难题也随之增长。”
“偏远地区政令传递不易,耗资甚巨。因此修路是必须的选择。”
**
说,“只有道路完善、农田增产且人民不断移往新开发的土地,这样社稷才日益兴盛,纵然万里亦能政通人和。”
赢政若有所思,但他希望更快的方法实现宏图伟业。“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这种无形大手调控的问题:野兔多则猛兽增加,野兔减少后猛兽也饥饿而亡,最终平衡自生。”
**
理论简明扼要。
最后他说:“战争和冶铁同样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去年仅冶铁就有两千多人受伤死亡,总数五千不止。”
死者多为外籍奴工,**
提及补偿与安排让他们能继续劳动。“有酒肉相伴,他们不会感到悲痛。”
虽是沉重的话题,但嬴政差点被逗乐,感叹**
的安排之妙,将奴工的生命投入工厂生产更多兵器,并用于扩展大秦帝国版图。“这样的方法的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