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1/4 页)
随着澳门的收复,这里的贸易中转完全为南华所控制,列强毫无办法。
中国与南华之间的贸易往来完全的避开了海关,而目前两者之间的贸易额已经成为了中国进出口之首。
可想而知,中国海关进口关税降到了一个怎样的低点,不过,中国飞速增长的出口关税使得总体关税数字稍微好看了些,但是还是破天荒的出现了完全没有关余,也就是说,扣去赔款与债务,列强还需要向淡清朝廷逼债。
满清朝廷并没有从中得到太大的好处,除了民族工业自身的实惠,税贼大部分落入了地弈督抚手中,在南华的压力下,这些税收大部分的被利用到了地方的工业建设,而且破天荒的在江淅与上海出现了工商业退税。
这无疑是对这些地方经济增长的又一刺激点,而且掀起了工业投资热潮由于在贸易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许多竞争不过列强的商品,如棉布棉纱棉花等坊织品,还有钢铁与机械等重工业产品都开始使用了来自南华的新技术,使得投资这些工业领域大有赚头,被冰封的资金开始流动并且加速起来。
““五 ,厂诲处心积虑对中国的经济掠本开始专向末路。众只的是帆,末料
。
以往占中国进口商品中前几个的棉布、棉纱、棉花、每织品、煤油、糖、染料、粮食、机器设备、钢铁,以及纸张与纸烟、烟叶,进口额大幅的缩减,这些商品国内自身的生产能力增长了许多,而且向南华进口大半。
出口上增加了许多,尤其是生丝,去年出口刀万担,价值达到公弛万关两,也就是将近3亿关两,这是个令人膛目结舌的数字。
今年有望破百万担大笑,而且这一增长势头还将延续。
光是生丝出口额就已经是前年的两倍多,两年多下来,中国的生丝业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生丝出口大国。维护了柜绸之国的荣誉。
而排第二第三的分别是棉布与成衣。这两三年来,棉布与成衣的产量出现了井喷,由于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南华的大力扶持,在南华海量的订单刺激下,大量的工厂开办出来,参与到这些高利润行业中。
南华只通过大量的棉布与成衣订单。就使得国内的轻仿行业迎来了春天,之前是利润微薄并且开办艰难经营不易,但现在良性循环,民间出现了投资轻仿行业的热潮。
这些在即将到来的一战中都是战略物资,包括工业原料与药品、粮食等,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只能在这些方面分享战争红利。
李秉衡在国内的布局除了轻坊工业,还在矿产开采、中药西化以及粮食种植上花了大力气,在中药西化与粮食种植上现在南华是绝对的权威,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自从德国听从了南华的建议,开始战略物资储备计戈”并且正式秘密的确定战略物资储备机制后,中国的矿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德国本国战略物资缺乏,爆发大规模战争时只能依靠从被占领国掠夺多种原料进行军工生产,一旦其原料来源被切断,军工生产便难以为继,这是导致其经济崩溃和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
所以,如果海上决战不能彻底压舟英国,那么运输线早晚要被切断。败亡也是早晚的事情。
这点李秉衡是看的最清楚的,这也是后来二战时德国动辄喜欢闪电战的原因,不是这种战法有多牛逼,而是现实逼迫,无可奈何。
所以德国的对外战争一旦旷日持久,那么战争的焦点便将集中在海军保护运输线上面,反过来,打击敌国的运输线也是战争天平倾向的重要砝码。
德国与南华又开始了潜艇方面的合作,都派出了最顶尖的专家与技师。继续攻克潜艇这一破交之王的技术难点。
李秉衡的一句提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得到了威廉二世的赏识,在打造破交利器的同时更要保护自己的运输线,这对于德国来讲尤其重要。在海军上的合作势必要更加的密切,力度还要加大。
战略物资储备更是要加快进程。从中国西南开采的矿砂与金属都在澳门装船,然后运往德国。
德国只需要付出技术,帮助中国进行起码的工业基础建设,毕竟他们的工业实力与科技水平天下第一。即便是南华也仅在几个领域领先世界。而德国是全面领先。
只有这些科学技术才是李秉衡真正想要的,南华只不过是暴发户,并没有沉淀与庞大的积累。
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良机。到时候列强忙着交战,其他的国家忙着生产,没有人会来打扰中国与南华的工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