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3 页)
,就自然会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父母再讲一些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例子,孩子自然就有了榜样。这样的亲子交流,既消除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又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做父母的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
事实上,与孩子作亲密的情感交流的另一个秘方,就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真诚,获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把握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情感深度的、理智的人。虽然有些问题很难向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解释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坦诚自己的观点,单单你的态度,就会赢得孩子的心。
实际上,告诉孩子父母的真实体验,不仅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由于父母本人的真实生动的经历往往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到面对困境与坎坷的方法与精神。
第15节:最不该说的话
1、你怎么总是和小朋友处不好关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就像成年人遇到烦恼一样,他们也迫切希望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排解自己的烦闷,修复自己的感情和心理创伤,重新用正常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
但是,孩子的社交圈还比较狭窄,他们很难遇到这样的“知己”朋友。虽然在幼儿园,他们也会结交一些行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这些小朋友与他一样同样不成熟,基本上不可能去宽容或抚慰受伤的心理,甚至不能保守秘密。因此,孩子不可能把他们当作情感交流的对象,而本能地要向父母倾诉。
当孩子把父母当做自己的“知己”时,他所渴望的,是父母的理解,是父母帮助他确认他的情感、思想、动机、推理、行为和决定等等。然而,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自己受到了进一步的伤害。时间一长,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来“烦”你了。
但是,如果连孩子最信赖的“好朋友”都不能让他敞开心扉,及时有效地帮他排解困惑和烦恼,那么,缺少其他排解方式的孩子,他的心理困惑会越积越重,渐渐地导致心理畸形的。
可是许多父母常常忽略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沉的感情或烦恼,即使有一点不开心,过一晚上也会忘掉的,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感情常常采取轻描淡写的态度。殊不知,这种轻描淡写往往把很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机会放过了。
5岁的安安从幼儿园回家来,情绪很不好,他于是忍不住就对妈妈说了自己心中的苦恼。
“妈妈”,儿子说,“马明今天不跟我玩,我想玩什么他偏不玩什么。”
“哦?”妈妈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很轻描淡写地说:“那你为什么不玩他想玩的游戏呢?你应该学会和小朋友处好关系。”
“我不想玩他想玩的游戏嘛,我也不想和他相处了。”儿子生气地说。
“如果你想做一个不讲理的人的话,那你就一个人玩好了。”妈妈有些不高兴了。
“是他不讲理,不是我。”儿子争辩说,看样子委屈得快掉泪了。
“好啦,好啦。”看到儿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妈妈似乎也有些不忍心了。想想以后儿子有的是机会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就不想再教育他了。
“或许是因为你累了,所以才不高兴。明天就会好起来的。也许明天马明就会很乐意与你玩的。男孩子哭哭涕涕的像什么话。”
“我不累,明天也不会好起来。你不知道我有多恨他,我恨死他了。”儿子并不准备买妈妈的帐。
“你这孩子,不许这样说话。如果我再听到你这样说话,我就对你不客气啦……”妈妈也不耐烦了。
儿子见妈妈也不理睬自己,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卧室,把门一摔,“我不喜欢上这家幼儿园了。我要换一个地方。”
在这个例子里,妈妈从一开始便没有对儿子的情绪引起重视,所以从以说教的形式向儿子提出建议,到开始指责孩子,到不痛不痒地说些安慰的话,再到威胁孩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进一步受到伤害,亲密的情感交流也就不再可能了。
2、又不是我叫老天爷下雨,干吗冲我使气?
孩子们在强烈的情绪困扰中,他是不会听任何人的话,也不会接受劝告、慰藉或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