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第1/3 页)
立秋刚过,炎夏的余威还没有散去。
在维津市的街头随便一走,定出一层薄汗。
维津音乐学院的大门还保持着建校初期雕梁秀柱,朱门碧瓦的制式,厚重的历史气息叫人燥热的心神得以微微收敛。
林栖推着行李随人群踏入校门时,中央广场上的迎新交响乐团正好演奏到《贝多芬:30号交响乐》。
碧青色的草坪上,整齐划一的黑色中山装和白色长裙,引得许多新生和家长驻足欣赏。
林栖停下脚步,在人群外围驻足片刻,最终没有上前。
乐团旁边一道二十五长的签名墙,也是报道新生打卡留念的聚集地,不少家庭在此处合影。
她遥遥看了一眼,避开热闹,一个人往宿舍方向走。
维音拥有八十年建校历史,名声斐然,依山而建,气势磅礴。
通往宿舍的最后一段路是一个大上坡,虽说沿路绿树成荫,粉紫色的花瓣飞扬期间,着实浪漫,但是顶着这样的烈日,实在无从享受。
满坡都是推着行李,拎着捅的新生和家长。
不时有人抱怨:“早就听说维音有段绝望坡,现在知道是哪里了!”
林栖一手推行李箱,另一只手拎个塑料桶,桶里挤着放了两个盆和几只衣架。
吉他背在身后,因她体型纤薄,而显得沉甸甸的。
行李箱老旧的轮毂在石子路上发出吃力的“咔咔”声,像是随时都要分崩离析。
她一面照顾着轮子,一面沿途确认楼号,生怕错过,因而比大部分人都要慢些。
一位家长从旁经过,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被行李和吉他淹没的女孩,开口道:“姑娘,一个人来报道啊?我帮你拿吧!”
“谢谢叔,不用麻烦了,”林栖弯了弯眼睛,抬手一指,“就到了。”
“好嘞。”家长推着自家的行李走远,边走边跟同行的人说,“维音的孩子真俊呐。”
再往前几步,一溜黄顶的帐篷摊挤挤挨挨,位立道旁,每一个摊位前都标明了院系的名字。
林栖所在学院的摊位,是驻足人数最多的,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显得其他摊位门庭冷落。
她站在人墙的外围,深吸了一口气,做足心理准备,才鼓足勇气挤进人群,领了一份《新生住宿登记指引》和一套消暑包。
正打算退出来时,有人问了一句:“陆野真的会来吗?骗人吧!”
这话一出,立刻在闷热的绝望坡炸开一片源源不绝的讨论声。
也在林栖心里炸出一朵蘑菇云。
轰的一声,将她按在原地。
怪不得这么多人!
她心想。
一个抱着玩具熊来报道的新生怀疑地问:“陆野学长那么多演出要跑,就算再有空也不会跑来帮学弟学妹搬行李吧!”
“怎么不会?”棚里的学长下巴一扬,“再大牌也是咱们同系的,他说今天没事,会来帮忙的。”
一片甜甜的“哇——”此起彼伏,女生们激动到跺脚,安耐不住地聊起他来。
“我线下看过他的演出,帅得一塌糊涂!”
“我也看过,就是上个月的芒果音乐节。”
“其实我央院也过了,为了他才来的维音。”
“可以合影吗?”
“请他帮忙搬行李的话,会不会太冒失了?”
“你想得美哦让陆野搬行李!”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们因为这个名字打成一片,对他的履历,作品,甚至小习惯如数家珍。
林栖低着头,假装在看登记表,实则已经忘记了该如何呼吸。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了。她不得不退出摊位,将行李和桶一并挪到路边,接起电话。
在听到林逾声音的瞬间,心头被陆野两个字激起的热浪开始慢慢变凉。
母女两已经冷战了一年多,要不然,她也不会一个人来办理入学。
林逾攥着女儿留在鞋柜上的银行卡,脸色不怎么好。
“你是不是忘记带卡了?”
“不用了妈,我这儿有钱。”
女儿的语气没有丝毫冒犯,一如既往的礼貌里,透着林逾接受不了的疏离。
林逾是大学的文学系教授,所在院校全国排名第一。
当年离婚后,她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反而一路攀登到事业顶峰,这十几年来吃的苦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