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朕和你说的,你懂吗?(第1/2 页)
房门在身后缓缓合上,发出沉闷而悠长的声响。
李世民伫立原地,目光悠悠地凝望着李承乾,这个承载着他无数期望,被他视为大唐未来最得意的接班人。
此时,李世民的眼眸中,复杂的情绪如汹涌潮水般翻涌,有震惊、有困惑,更有深深的无奈,以至于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在李世民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见识过形形色色心怀叵测之人。
若是旁人高举“天下为公,百姓万岁”的大旗,他定会觉得这不过是野心家们惯用的伎俩,打着冠冕堂皇的口号,行的却是巩固自身统治、谋取私利的勾当,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统治手段罢了。
可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承乾,李世民却陷入了长久的迷茫。
过往李承乾那些异于常人的举动、超前的理念,一直如同迷雾般萦绕在他心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此刻,李承乾掀起的这场“风暴”,终于吹散了那层迷雾,李世民恍然大悟。
李承乾的所思所想,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李承乾竟不想再以传统帝王的身份主宰大唐,而是要颠覆千年以来的封建统治秩序,将大唐的主宰权交到天下百姓手中。
刹那间,以往诸多让李世民感到奇怪的事情,在这一刻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李世民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自己的儿子确实“造反”了,只不过这“造反”的对象,是他所坚守的封建帝王统治理念,是他穷尽一生为之奋斗的权力结构。
念及此处,李世民满心皆是无力感,拖着沉重如灌铅的双腿,缓缓走到椅子旁,重重地坐下,双手深深插入发丝,头颅低垂,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屋内只余他沉重的呼吸声。
李承乾目睹李世民这般落寞的模样,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理解李世民的反应,这并非是李世民的固执与守旧,而是整个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在这个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自己的想法无异于石破天惊,是对传统秩序的巨大挑战。
原本,李承乾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假以时日,慢慢引导人们转变观念,让变革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但此次外出微服私访的所见所闻,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变革的迫切。
民间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官场的黑暗,都在提醒他,若再不果断行动,大唐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原本,他打算等李世民百年之后,再着手实施这一变革。
可世事无常,局势的发展容不得他再有丝毫拖延。
若再犹豫不决,每耽搁一日,变革的阻力便会增加一分,成功的希望便会愈发渺茫。
当下,已经是开启变革的最佳时机,必须当机立断。
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真正付诸实践却难如登天。
但他决心已定,要趁着此刻,为大唐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确定一个清晰的方向。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有人妄图破坏变革成果,也不得不碍于“天下为公”的大义名分,行事便会有所顾忌。
而他自己,也做好了为这一伟大变革牺牲一切的准备,包括自己的帝王权力,他要“革除”的,正是帝王的绝对权威,这无疑是一场对自己的“革命”。
沉默,如同一层厚重而压抑的幕布,笼罩在父子二人之间,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许久之后,率先打破这死寂氛围的,是李世民。
他的声音略显沙哑,带着沧桑,缓缓说道:“承乾啊,阿耶刚刚实在是有些失态了,阿耶向你赔个不是。”
李承乾听闻此言,只觉鼻头一酸,眼眶瞬间湿润。
李世民向来是威严的帝王形象,虽平日里对家人和蔼可亲,但在原则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到治国理念与权力统治时,他是一个极其强硬、自尊心极强的人,极少向他人低头。
可此刻,面对时代的局限与对儿子理念的不理解,在亲情的羁绊下,他还是率先放下了帝王的架子,选择了服软。
“承乾啊,你到底想做什么,阿耶年纪大了,已经管不住你了。”
“如今这天下,全靠你一人支撑。”
李世民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语气中满是无奈,“阿耶心里清楚,你一路走来,承受了太多的艰辛。”
“每次你做出的决策,阿耶起初都难以理解,跟不上你的思路。”
“你能不能和阿耶敞开心扉,说一说你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