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外星生物样本(第1/3 页)
#
外星生物样本
徐欣站在那扇巨大的、闪烁着幽蓝冷光的气密门前,双手微微颤抖,掌心满是汗水,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他身着一袭白色的科研防护服,防护镜后的双眼满是紧张与炽热的期待,身旁的仪器发出轻微的蜂鸣声,指示灯无序地闪烁着,仿佛也在应和着他此刻紊乱的心跳。门后,便是那梦寐以求却又神秘莫测的外星生物样本,它们跨越浩瀚宇宙,历经漫长旅程,承载着人类对外星生命无数的猜想与探寻,如今,近在咫尺。
徐欣投身外星生命探索领域已逾二十载,早年还在攻读天体生物学博士学位时,他便被科幻作品中形态各异、智慧超凡的外星生物深深吸引,一颗探索未知生命的种子就此种下。毕业后,他毅然加入国家顶尖航天科研机构,参与各类深空探测项目,目标只有一个——寻找外星生物存在的蛛丝马迹,获取确凿证据,改写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认知。
多年来,徐欣跟随团队发射了无数探测器,向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以及遥远的星际尘埃云团送去探寻的“目光”。火星,这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红色星球,成为重点探测目标。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拍摄高清照片,分析土壤成分,寻找液态水曾经存在的痕迹;着陆巡视器缓缓降落在火星表面,机械臂挖掘土壤,采集岩石样本,检测是否有微生物化石或是有机分子残留。然而,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探寻,换来的多是失望,火星虽曾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但当下,确凿的生命迹象依旧难觅。
转机出现在一次对木卫二的探测任务中。木卫二,木星的一颗卫星,表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层之下,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液态海洋。科学家推测,这片海洋因潮汐作用保持温暖,蕴含丰富的化学物质,具备孕育生命的潜力。徐欣所在团队操控探测器飞掠木卫二,利用穿透冰层的雷达与热成像技术,绘制冰下海洋地形图,检测海水温度、盐度与化学成分。就在探测器掠过一片特殊区域时,仪器捕捉到一组微弱却异常的信号——有机分子浓度远超预期,还伴有疑似生物电活动的波动。
这一发现瞬间在科学界引发轰动,团队紧急调整探测计划,发射专门针对木卫二的深海探测器。探测器如一颗坠落深海的流星,冲破木卫二的冰层,一头扎进神秘的海洋。在幽暗冰冷的海水中,探测器缓缓前行,高清摄像头捕捉到一些模糊的影像:形似水母的透明生物,拖着长长的触须,轻盈地穿梭在水中;还有如扁平蠕虫般的家伙,周身散发着微光,吸附在海底热泉口附近,以喷出的化学物质为食。影像数据通过星际通信链路,跨越数十亿公里传回地球,徐欣看到这些画面时,眼眶湿润,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曙光。
经过漫长的等待与艰难的回收流程,深海探测器携带着珍贵的外星生物样本,成功返回地球。样本被火速送往徐欣所在的顶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瞬间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徐欣和团队成员穿上特制的、能隔绝一切未知病原体的防护服,开启层层防护的气密舱门,迎接这些来自遥远宇宙的“访客”。
样本安置在特制的生物隔离容器中,容器内部模拟木卫二的低温、高压与高盐环境,确保样本活性。徐欣手持显微镜玻片,小心翼翼地提取少量样本组织,放在玻片上,缓缓推至显微镜下。目镜里呈现的画面让他倒吸一口凉气——细胞结构前所未见,细胞核极小,被包裹在一层厚厚的、半透明的胶质膜内,细胞质中布满细密的荧光颗粒,像是储存能量的细胞器;更奇特的是,这些细胞之间通过一种类似光纤的丝状结构相连,信息与能量似乎借此高速传输。
初步观察后,徐欣迅速组织团队开展全面分析。基因测序是首要任务,他们采用最先进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试图解读外星生物的遗传密码。然而,测序过程困难重重,外星基因碱基组成与地球生物迥异,常规测序算法完全失效。徐欣带领团队日夜攻坚,研发适配外星基因的新算法,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成功解析部分基因序列。结果令人震惊,外星生物的遗传信息编码方式极为复杂,基因不仅决定生理特征,还关联着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个体间能通过生物电信号与化学物质交换,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在研究外星生物生理特性时,难题接踵而至。它们对地球环境的耐受性极差,温度稍高,细胞便开始脱水、变形;氧气环境更是致命“毒药”,接触瞬间,细胞表面就会产生大量氧化应激反应,迅速坏死。为维持样本存活,徐欣团队搭建超精密环境控制系统,精确调控温度、压力、气体成分,模拟木卫二原生环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