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2 页)
导的关系,他们竟然无动于衷,倒是远在美国的王树军先生买到了!
王树军先生一本一本取出书来请烈签名,烈很高兴地签名,我特地拿出烈的图章给他盖上。王树军先生又十分细心地一本本装回箱子,放进大包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爱书,非常喜欢读书的人。烈还送他新著《出没风波里》。他欣慰地说:“这次我是专程来上海拜见你们,又得到叶先生的签名,心里很满足,我明天就回南京。过几天就回美国了。”
他还拿出从美国买的图书以及在西雅图机场买的礼品送给我们。我们则在附近餐馆请他一起吃中饭。
他告诉我们美国的地址,希望以后去美国时,有机会到他家里做客。他背着巨大又沉重的背包走了。他说:“原本只准备打扰叶先生半小时,不料来了以后打扰三个多小时,真是不好意思。”
望着一个又一个这么热爱作家、热爱读书的读者,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深深感动着。我虽然不是作家,但是作为作家的妻子,我必须全力以赴地支持丈夫,写好每一本书,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他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一次成为全国书市的嘉宾(1)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举行时,我往往会走出书房,走向那千千万万书籍的海洋,走向那千千万万读者的海洋。
中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达十五万种之多。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是出版界的盛会,是读书人的节日,也是作家与读者的交流大会。
我是全国书市的“常客”。屈指算来,我已经十次应邀出席全国书市。很快的,我又应邀出席在山东济南举行的2009年全国书市,这是我第十一次出席全国书市,为长篇新著《“四人帮”兴亡》签名售书。
对于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编辑以及发行人员来说,出席全国书市是一个惯例,因为全国书市是出版界的大聚会,也是销售图书的最佳时机。
然而,对于作者来说,出席全国书市并非惯例。作者参加全国书市的“入场券”,是当年推出的有影响的新书,这样出版社才会邀请你前往全国书市签名售书,扩大新书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年复一年在全国书市“亮相”,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压力。这要求作者年年都要有“新套套”。
1980年秋高气爽的十月,笫一届全国书市是在首都北京举行,拉开了全国书市的大幕。
此后,整整间隔了九年,1989年又选择了金秋十月,在北京举行笫二届全国书市。
此后,全国书市定下一年一度的惯例,而且在全国各地轮流举行。
笫三届全国书市于1990年8月在上海举行。作为上海作家,我理所当然参加了这届书市。不过,那一回我只是看书、买书而已。
我的作品笫一次在全国书市上引起关注,是1991年8月在广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书市。那一次,虽然我没有参加全国书市,但是书市的报道称“叶永烈的领袖系列和张海迪《轮椅上的梦》成为书市畅销书”。
这样,当1992年10月第五届全国书市在成都举行时,我头一回作为嘉宾应邀出席。成都选择了体育场作为全国书市的庞大场地,这才容纳那么多的书和蜂拥而来的读者。令我惊讶的是,在第五届全国书市的入口处,竖起巨大的蓝底白字“叶永烈语录”——“只要勤奋读书,书就会给你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我为新著《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签名售书,两个多小时签售了一千二百多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94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书市,书市的报道称“王蒙、张贤亮、叶永烈、曹桂林、梁凤仪等都成为热情读者追捧的对象。”当时,我的《毛泽东的秘书们》一书刚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出,一开机就印了十一万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用专车把书从印刷厂直接运到武汉。连我也是到了武汉才见到印好的书。为了买到这本刚“出炉”的新书,读者排起长蛇队。半天多时间,我签出三千六百多册。结束时,我正要上车,仍被读者“围追堵截”,不得不伏在轿车的车头上又签了好多本。
十一次成为全国书市的嘉宾(2)
1999年9月,第十届全国书市在长沙举行。书市的报道称“池莉、叶永烈、唐国强、崔永元等等文人艺人的签名售书场面仍然火爆。即使是结束时间已到,排队的人们依然是执着而坚定。”我是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为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签名售书。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策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