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页)
�⒗罴萄��诮诎芡说南�ⅰ�
起初,赵匡胤似乎不敢相信辽人真的发兵来救助北汉。然而,面色凝重的赵普对他言道:“皇上,辽人不仅发兵了,而且来势汹汹!现在,辽人正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追赶李继勋,皇上应早作定夺啊!”
赵匡胤当然知道形势的危急。李继勋送回汴梁的消息是:辽人和北汉有大举南侵之意。若是过去,赵匡胤肯定会与赵普一起商议应对之策。但此番不同,因为赵普从一开始就反对出兵北伐。现在,北伐失利了,他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找赵普问策。
但问题是,不好意思是一回事,速速派兵去抗击正在追赶李继勋的辽兵和北汉兵则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赵匡胤就一边叫赵光义去调集兵马,一边令朝臣推荐挂帅出征大将。
赵匡胤为何要令朝臣向他推荐?原因是,当时的汴梁一带,虽有许多宋将,但这些宋将究竟谁可担任主帅,赵匡胤着实拿不准。他所知道的一些能够担当主帅的大将,不是跟在了李继勋的身边,就是不在京城附近。俗语云: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而赵匡胤当时所处的境地是:千将易得,一帅难求。因为形势危急,时间又紧,赵匡胤只能令群臣向他举荐帅才。
赵光义没费多少力气就调集了数万军队。因为赵匡胤早有北伐之心,汴梁一带集结了很多兵马。可是,朝臣们推荐了许多执掌帅印的人选,赵匡胤却都不满意。
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便准备派赵光义领兵去抗击正在南犯的辽军和北汉军。就在这当口,赵普和赵光义二人并肩入宫求见皇上。
赵普对赵匡胤言道:“臣以为,有一人可解皇上燃眉之急……”
赵普不说“可以挂帅出征”之类的话,偏说“可解皇上燃眉之急”,这令赵匡胤听了委实不大舒服。好在赵匡胤还清醒,知道现在不是什么舒服或不舒服的时候,所以,他就笑吟吟地问赵普道:“不知爱卿所荐何人啊?”
赵普回道:“此人一月前来到京城,数次去往开封府。论武艺,开封府上上下下无人能敌;论谋略,臣等也甘拜下风。臣以为,若让此人挂帅,定可解皇上之忧!”
赵普这回用了一个“忧”字。赵匡胤急忙问道:“此人究竟是谁?竟有如此本领?”
赵普缓缓言道:“据臣所知,此人与皇上还有一段旧交情。”
“哦?”赵匡胤把目光移到了赵光义的脸上,“此人是朕的故交?”
赵光义言道:“他就是董遵诲!一月前,他来到京城,常到开封府走动,希望臣弟能向朝延引荐,但臣弟有些顾虑,一直未向皇上提及。”
赵匡胤一时沉默了,他自然不会忘记董遵诲,过去的那段经历,一起涌上他的心头,他的双眉不觉皱了起来。赵普和赵光义见状,也闭口不吭声。
沉默之后,赵匡胤问赵光义道:“那董遵诲可亲口向尔等提起过与朕的那段往事?”
赵光义回道:“他不仅亲口提及,而且说得十分仔细。在臣弟看来,他早有悔过之心,只是一时不敢晋见皇上。”
赵匡胤又问道:“光义,那董遵诲真有如此的本领?”
在赵匡胤的印象中,董遵诲实乃寻常之人。赵光义言道:“臣弟的看法,恰如赵普所言,那董遵诲的武功韬略,确有过人之处!”
“好吧,”赵匡胤有意无意地瞥了赵普一眼,“就让那董遵诲去解朕的燃眉之急吧!”
闻听皇上已决定任命董遵诲为宋军主帅,满朝文武不禁大为惊诧。不知底细的文武大臣以为,让一个无甚资历的人去统帅数万大军,实难让人放心。而知道其中底细的文武大臣就更加不放心了:董遵诲与皇上有过节,如果他领着数万宋军消极抗战或者干脆投靠敌人对大宋反戈一击,那大宋王朝就岌岌可危了。
许多朝臣都大着胆子三五成群地去劝说皇上,不要让董遵诲做宋军的主帅,更有一些武臣向赵匡胤表示:愿领兵出征、战死沙场!赵匡胤对那些武臣们言道:“尔等忠心可嘉!但即便尔等战死沙场却不能打退入侵之敌,于我大宋江山社稷又有何益?”
赵匡胤又对那些文臣们言道:“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已经决定让董遵诲挂帅出征,尔等也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了!”
于是,赵匡胤不顾群臣的反对,亲手将主帅金印交到那董遵诲的手中,还设宴为董遵诲饯行,并让赵普、赵光义等一干朝中重臣作陪。
饯行席中,赵匡胤脱下身上的真珠盘龙衣送给董遵诲,并深情地言道:“遵诲兄弟,朕虽然尊为天子,但并无奢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