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昆山片玉(第1/1 页)
北都君临殿。李大人正言:“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皇帝萧逸云端坐在龙椅之上,微微颔首,“李爱卿才学朕素日里也是知晓的,只是这贤良众多,爱卿何以称第一?”
李大人恭敬地再拜,朗声道:“陛下圣明,臣自幼苦读诗书,游历山川,观民生百态而后得此学识。
且臣所提之策,关乎农桑水利,若推行则仓廪实;亦涉兵防之事,可保我朝边疆稳固。此皆经臣深思熟虑,多方考证而来,非纸上谈兵者可比。”
皇帝萧逸云轻轻抚须,眼神中透着考量,“既如此,爱卿且细细道来。”
李大人心中暗喜,展开手中书卷,正要详述其策之时,一旁一直沉默的王大人出列,“陛下,臣以为李大人虽言之凿凿,但实施起来恐多有变数,且耗费巨大,还需斟酌。”
此言一出,朝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众人目光纷纷投向王大人与李大人。
……
…………
………………
“咳咳咳……萧逸云陛下的声音传来。
“今日就到这,散朝。”说罢萧逸云愤然离去。
…………………………#
李大人望着王大人,眼中满是愤懑,“王兄为何当庭阻拦于我?”
王大人叹了口气,“李兄,并非弟要故意为难,只是君前奏对不可不慎,你的策略虽好但确有冒险之处。”
李大人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萧逸云回到御书房后仍心烦意乱。他深知王朝面临诸多问题,急需变革良方。
李大人的计策看似周全却耗资巨大,王大人的谨慎也并非无理取闹。
这时,身边的大太监悄悄进言:“陛下,其实老奴听闻民间还有一谋士,名叫苏瑾,此人聪慧过人,常有奇思妙想。”
萧逸云眼睛一亮,即刻下旨宣苏瑾入宫。
几日后,苏瑾入朝。面对君臣,他侃侃而谈,提出一套融合李大人与王大人想法之长的策略,既考虑实际执行中的变数,又注重节约成本,同时达成农桑水利发展与边疆稳固的目标。
萧逸云和众大臣听后不禁连连点头,李大人与王大人对视一眼,也心悦诚服。
……
…………
………………
长安枞雩楼内。苏北辰接着写竹笺书:“我反复回忆曾经的画面,但我忘了人都是会变的。”
苏北辰写完这一句,将竹笺书放在一边,望向窗外热闹的街市,心中思绪万千。
他本也是胸怀大志之人,却不屑于官场的纷争。
然而苏瑾是他的好友,如今在宫中崭露头角,他不知是该为朋友高兴还是担忧。
此时,苏瑾忙完宫中之事来找苏北辰。看到桌上的竹笺书,他便知老友心中所想。苏瑾坐下来轻声说:“北辰,我知道你淡泊名利,但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你我之才若能一起为国效力,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苏北辰摇了摇头,“瑾兄,官场复杂多变,我怕深陷其中失了本心。”
苏瑾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明白你的顾虑,不过你可以以谋士身份偶尔献策,不必受官职束缚。”
苏北辰沉思片刻,觉得苏瑾说得不无道理。就在这时,外面传来马蹄声和呼喊声,原来是边境急报送到京城。
萧逸云紧急召集大臣商议,苏瑾赶忙进宫,而苏北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做出了决定。
……
…………
………………
苏北辰轻轻地拿起笔,蘸了蘸墨汁,然后稳稳地落在那光滑洁白的竹笺之上,继续书写着他心中的话语。
只见他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下:“世间之事纷繁复杂,变幻无常,故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绝对正确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相反,我们应当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从而使得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够逐渐趋向于正确,并最终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与幸福的彼岸。”
写完这段话后,苏北辰微微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这句话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