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特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从这段话中,似乎韦昌辉是主要责任人,但大家可能忘了,石达开本人也是“天京事变”的关系人之一,韦昌辉杀了他全家,而他日后跑出城,挟众而来,更是迫使洪秀全转舵杀了韦昌辉。正因如此,石达开的话供肯定有倾向性,大说韦昌辉的不是。相较之下,李秀成的《自述》比较公允,但出于为尊者讳(或者他也不十分明白实情),只作如下表示:“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北(王)、翼(王)二人同心,一怒于东(王),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可以明确地讲,参与杀害杨秀清,石达开本来也有份,只是当时路远,他没有及时赶回南京而已。
杨秀清在世时,非常猜忌石达开。他曾怕石达开在安徽独大,屡次调人以分其权。石达开日后所写的《自述》中,其实有三大问题与“天京事变”真实情况不符:其一,他把“天京事变”提前了一年(也可能是误写);其二,本来是石达开兴兵以大军逼洪秀全杀韦昌辉,《自述》中却说是洪秀全主动杀韦昌辉;其三,杨秀清是在“逼封万岁”后被杀,而《自述》中讲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韦昌辉不服气,杀杨秀清——所有这些,都是石达开故意编造,以证明他本人完全没有参加“洪杨内讧”。其实,种种史料证明,在洪秀全诛杀杨秀清的行动早期,石达开本人也是密谋者之一。
杨秀清有勇有智,自不必说,但他为人也是“阴忍而残刻”,严刑峻法,果于杀戮,威风跋扈,不知自抑。他对洪秀全本人假装“天父”下凡予以折辱不说,对天王的二哥、族弟,皆敢责辱呵斥。英明神武如石达开,每见杨秀清也要跪禀听命,还特别怕他“下凡”时杀掉自己。杨秀清本人和韦昌辉、秦日纲等人最大的直接冲突,源于1854年夏初的一件小事:燕王秦日纲手下有个牧马人,路遇杨秀清一个族叔,没认出人来,所以没有立即下跪行礼。杨大叔怒了,立即让从人把这个牧马人揪下马,鞭打二百后,送往刑部黄玉琨处要求“严加惩处”。黄玉琨也是个侯爷(卫国侯),觉得杨秀清族叔太过嚣张,不买他的账。杨大叔更怒,一脚蹬翻黄玉琨桌案,转身跑去族侄杨秀清处告状。
杨秀清闻言大怒——不给叔叔面子,就是看不起自己,于是他立刻下令当时主管刑部的石达开逮捕黄玉琨。相关部门的首长秦日纲和陈承瑢很生气,上书辞职,杨秀清雷霆大发,下令韦昌辉杖责秦日纲和陈承瑢,最后,把那位倒霉的牧马人五马分尸,以清族叔怒火。
杨秀清和杨大叔气平了,但其余诸人胸中的怒火勃勃燃烧。杨秀清为如此小事得罪那么多人,可见他当时多么猖狂。
作为北王的韦昌辉,日受挫辱,却也不敢发作,只能对东王跪迎跪送,常常脸带笑容低三下四地讲:“非王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客家话,指自己见识短),几不知此。”杨秀清不傻,一直暗防这位北王,所以,北伐关键时刻派援军,他就没有让韦昌辉前去,生怕他出外“另立山头”。后来,他屡夺韦昌辉兵权,并因水营之败杖责过北王。
怨恨日深的情况下,身在江西前线的韦昌辉接到洪秀全密诏,自然把此事当作头等大事,即刻率三千军马火速赶回“天京”。当时,虽然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但局势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天京”城防守森然,各个城门皆由杨秀清嫡系把守,如果韦昌辉手中没有洪秀全的令牌,他那三千人马根本没有入城的可能。而且,“东贼(杨秀清)军令,凡伪官率众出而败回者,不准入城,必待寇他处获利乃许入(城)”,韦昌辉本人恰恰在江西连吃败仗,如果不受洪天王密诏,有八个脑袋他也不敢在不知南京城内虚实的情况下回来。
9月2日上午,洪秀全亲眼看见了韦昌辉送来的杨秀清首级后,仍不放心,与这位北王再合演双簧,佯称韦昌辉擅杀有罪,下诏说要当众鞭打北王四百,诱使东王杨秀清属下数千人临观。
慌乱之际,听说有天王诏旨,东王手下的人皆放松警惕,这些人大多是广西出来的太平军骨干分子,哀痛之余,响应号召入天王府去观看杀掉自己老首长的韦昌辉受刑。
进入天王府之前,肯定要去掉兵器。结果,这些人就被乖乖缴了械,进去后皆被赶入几间大库房内,大门紧关。大概来讲,这些人都是东王属下的中下级军官,约五六千人之多。大伙正纳闷,窗户忽然被打开,炸药包一个又一个扔进来,轰隆巨响之下,东王属下血肉狼藉,当场就被炸死不少。大门复大开,趁硝烟未尽,北王韦昌辉手下冲入,对这些手无寸铁的老同志加以集体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