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造型端庄大堂用,小巧秀薄庙供威。
紫口铁足胎不厚,补口釉凸口褐灰。
开片线色是内出,器物少雕仿铜威。
开片色多大小有,多层泡儿釉中披。
官窑少有入土器,多是传世土来非。
釉色月白天青青,褐青黄青各青灰。
官窑历史多地烧,胎釉多变不是非。
注解
官窑胎黑褐、灰、浅灰都有,这是从露胎的足看的情况,胎质坚密,它同哥窑一样重量超过汝窑,但重量比哥窑还要重一些,用手一颠就感到重,造型古朴端庄,常用在殿堂礼祭当供器。一般小巧,胎重器口沿显薄,紫口铁足胎坚而比哥窑薄,外口的釉有凸起不平感,也有口不是紫色而发黄褐灰的,开片线迹由内应力运动而出,很少雕纹饰,大部分部件仿青铜器,开片大小都有,泡多层,不均。
官窑器入土的少,多传世器,器多月白、天青、褐青、黄青、灰青,这是因为官窑是很多窑烧的关系,所以胎色、釉色也多。元、明、清也都制作过官窑器,但都带有本朝代的特征,不能和宋官窑相比。
70。官窑哥窑咋区分
历史官窑难区分,金丝铁线一样真。
紫口铁足也一样,口薄是官无汗真。
注解
官窑瓷、哥窑瓷是很难区分,因为两窑瓷器的特征很相似。但重点观察瓷器的口沿,从口沿的厚薄、釉水渍的走向、釉面是否出汗,是可以区别官窑瓷、哥窑瓷的。
71。官窑看泡简句
官窑泡密大小见,深浅不匀都显现。
官窑看泡大小都有,深浅不均,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注解
72。看官窑
官窑横线少交穿,横线若穿竖短弯。
线迹尾端渐渐细,胎薄釉厚香灰般。
釉质如同玉质感,晶莹比哥亮晶鲜。
线迹多显鳝血红,胎薄体重别放宽。
裹烧支钉多而小,紫金胎土口紫先。
胎色釉色有多种,三地烧造都是官。
官窑比哥器件大,大小区别也须参。
注解
官窑器的开片横线很少穿过竖线,如果横线穿过竖线走向时肯定竖线断开了很大距离,或者是竖线转弯了。开片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
胎是香灰色、胎薄而重,特别是官窑器的口薄、胎质至密坚硬,釉子亮晶、线迹如鳝鱼血,裹足釉子、支钉烧钉迹较小,口显紫色,因用紫金土烧造而成,胎色除灰色还有多种色但都偏灰,有酱粉色时圈足部位也是酱粉色的。烧官窑器有三个地方烧造。
73。官窑篇
亮如龙泉薄如定,用手一提非常重。
开片如哥质坚硬,且看紫口庙堂供。
注解
官窑釉好而亮,体重、古朴像青铜供器,开片坚硬。口沿薄如定窑,有挡手感,但没有超过哥窑。仿青铜器的造型多。
龙泉窑
宋代龙泉窑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故名“龙泉窑”。在龙泉、云和、丽水、遂昌、庆元等县形成长达200_300公里的瓷窑带,有窑址200余处。
龙泉窑的器形有炉、尊、瓶、洗、琮、文房四宝用品、生活用品、供品、祭品等,造型使人们喜欢大小适中,釉色以青色含有各种深浅的绿色都视为青,称为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以梅子青为最佳釉色。梅子青大部分生产在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器形又是制瓷最好的,大小适中,纹饰美。
北宋时纹饰以芦雁,水波,云纹,婴戏及篦点和篦划纹为主。以浮雕莲瓣为兴盛。笔画流畅粗犷。
南宋时以白胎青瓷的莲瓣、弦纹、双鱼、龙纹、贴花牡丹为多。这时的花纹明显的显得笔画精巧、画工细腻。
北宋南宋的龙泉瓷不一样:北宋的器底灰黑,南宋的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造成的。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要识别早、中、晚期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同是宋代的龙泉窑制品,但其价值和珍藏要求是不一样的。
74。龙泉的时代色
五代龙泉呈黄绿,绿中微黄北宋遇。
粉青龙泉烧南宋,梅子青色南宋细。
深黄微灰属明代,粉青微黄绿元器。
龙泉青绿铁做色,掺量极少还温记。
注解
五代时的龙泉显黄绿色,属于弱还原温度,绿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