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又有一事(第1/2 页)
陈恪不反对阿奈特,也不反对天主,更不反对原罪与救赎,他的原则是你愿信是你的自由。
但他反对隐瞒真相,这和说谎没什么区别。
他更反对拿来主义,偷走华夏的文化变成他们的,让后世之人以为就是他们的。
而真实的情况是,昊天上帝是华夏的神,与那位天主不是一个神。
他用《尚书》和《诗经》强调这一点,然后沉声问道:“阿奈特慈爱世人,那么,诺亚方舟又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个问题,马里奥知道没法再说了,这个问题他解释不了。
他懊悔,刚才急于从那对男女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将世俗引到神学上,展示阿奈特的慈爱以摆脱困境。
可他忘了陈恪熟悉《圣经》,提起诺亚方舟就让他无话可说了。
因为他所面对的群体不同,在西方,教徒们深信自己的原罪,诺亚方舟的故事对他们起到警示的作用。
而在东方,华夏民众深信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道理,肯定自己是清清白白地来到这个世间的。
他们相信善恶有报,而诺亚方舟的故事只会让他们反感。
马里奥心里懊悔,可他面对这个问题也毫无办法,转脸看看格尼,再看看阿蒙,他俩也是一脸的绝望,李名文则就更绝望了。
他不相信原罪,但相信标新立异、挟洋自重。
他是大兴王朝唯一一个熟悉西方列国的人,是唯一一个熟悉罗马教会的人。
他知道大兴王朝的文风已走向封闭,不会知道万里之外是怎么回事。
他知道大兴王朝的文士很骄傲,不会跑去西方列国现场调查。
他的谎言能骗取一世的利益。
可他却遇到了陈恪。
他知道陈恪的文采,也知道陈恪的谋略,但他绝不相信这位小留侯会知道西方列国的详细情况。
他看过陈恪的那篇文章,也打听过陈恪的讲学内容,知道陈恪听说了一些事,只能用所闻来说话。
这个所闻让他心里踏实一些,笃定陈恪只是道听途说。
但事实却让他绝望,陈恪知道罗马教会的六级职位、还知道伦巴第王国,竟还知道原罪与救赎和亚当与夏娃,然后说出诺亚方舟。
这就是东西方思维不同的重点,诺亚方舟的故事在西方教徒听来就是警戒,而在华夏人的耳朵里却是一场大屠杀。
李名文知道这一点,他想就此打住,可台下的听众却高声喊道:“什么是诺亚方舟?”
听众们的热情高涨,陈恪就不能不继续说了,“这是《圣经》里的一个故事,说阿奈特为惩戒世人的恶行......”
他讲了这个故事,让下面的听众再次发蒙,好一会方有人颤声问道:“那些老人、妇女和孩童也被淹死了?”
“是。”陈恪的回答很简洁。
“他们有什么罪?”
说起这个问题,陈恪就要解释一句话了,“人,生而有罪。”
这下主题扣上了。
于是有人问道:“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教义?”
问这话的人很聪明,而且声音很熟悉,陈恪不用转脸就知道是曹汲。
于是回道:“这是因为环境所造成的。我在二十九日的讲学中曾经说过,犹太、基督、伊斯兰教都出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地区。”
“这个地区位于西方列国、东方波斯等各族的交通要地,长年处于战乱之中,百姓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孕育了宗教的诞生。”
“无可讳言,宗教的开创者都是智者,他们传播自己的思想,减轻百姓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升起生活的希望,并形成相互帮助抱团取暖的良好局面。”
“举个例子,单就原罪来说,就像我们有些人遇到不顺的时候会想一下,‘我上辈子是不是造孽了’,通过这种方法来减轻心里的负担。”
“但我们只是想一下,想过之后并没当回事。同样的道理,开创基督教的耶稣并没提出原罪的理念,但后世教会掌权者却加入这一条,这是想牢牢地掌控教徒思想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确定一件事,人,生而有罪,只有听教会的话才能得到救赎,否则就会下地狱,哦、正确的词语应是火湖。”
他阐述自己的观点,宗教的产生并没有问题,问题是那些利用宗教来谋取利益的人。
这一点才是关键,他想让听众明白,不能因为崇敬宗教开创者,而将后面的人都视为大公无私、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