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仓库。
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和巴西矿区,到处可看到新日铁、三井、住友、浦项这些熟悉的名字,到处都有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开采铁矿。
在澳大利亚、巴西等矿区密集的地方,到处可以看见三井旗下新日铁的标志;商船三井为各国的钢铁企业提供铁矿石的运输服务;而运输所用的大型矿砂船又由三井船舶制造。
三井物产协调、贯通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作为一个中介,它“既知道供应方的条件,又知道需求方的需要”。
三井的产业链庞大,旗下企业包括汽车生产商丰田、电器产品生产商东芝、造船厂三井船舶、造纸厂王子制纸、三井矿山、三井生命保险、三井信托银行等。
甚至连日本主流报纸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也属于三井财团。在创立之初,《日本经济新闻》是三井物产的“企业内刊”,时称《中外物价新闻》,主要为三井旗下的各个公司提供商业情报。
“二战”后,日本“四大财阀”(另外三家是三菱、住友、安田)均被美国占领当局强行解散,三井集团被分割成170家小公司,一度发展缓慢。直到1952年,在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商社培植措施下,原三井系统的众多小企业又开始不断合并。到20世纪60年代,三井再次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团。
“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和“三菱综合研究所”这类机构正是日本政府重要的智囊团。
三井物产很少做大股东,它一般只在所投资的企业中占5%~10%的股份,甚至更少,但它通常会联合旗下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而后者的投资往往是前者的好几倍。
2001年三井物产帮助淡水河谷成功并购巴西资源公司CMM。三井物产本来就拥有CMM公司40%的股份,后又从CMM创始人的孙子Frering兄弟手中买进6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彻底并购了CMM之后,三井物产将一半的CMM股份卖给淡水河谷,帮助后者成功控制了CMM公司。
2002年4月,三井物产为了强化与淡水河谷的战略联盟,动员了其全球各地在矿山机械、交通、物流等各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
三井物产机械本部建机产业体系事业部从中斡旋,介绍淡水河谷从日本小松制作所订购了推土机、大型自卸车、液压挖掘机等总计30台共约 5000万美元的大型设备。矿山机械交易中,设备维修、维护、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十分关键。三井物产正是凭借与小松制作所多年来的合作关系,促成了此笔交易。
三井物产的生活方式事业本部物资部,则在三井物产的巴西、美国分公司协助下,于2003年开始向淡水河谷提供日本普利斯通和美国费尔斯通公司生产的装载能力为240吨的超大型卡车用轮胎。物资部为此派遣专职人员前往淡水河谷的矿山常驻,对轮胎寿命数据与库存信息进行管理,物资部轮胎工程师还数次前往当地,培训管理人员,强化管理体制。在2004年,淡水河谷60%的大型轮胎都由三井物产提供。
三井物产的物流本部物流事业部参与了淡水河谷的巴西内航集装箱运输业务。巴西国内物流距离长,对于国内航运的需求极其旺盛。为此,淡水河谷让其海运子公司的内航集装箱运输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三井物产的物流本部获取了新公司21%的股份,利用在日本集装箱内航上长年积累的经验,协助该公司进行管理,还向其介绍了集装箱外航海运的客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铁矿石谈判,日本的狼群战术(2)
为了应对中国经济崛起后突然高涨的铁矿石需求,淡水河谷急需加强铁矿石及其他一般货物的运输能力。于是,三井物产的项目本部交通工程第一部协助淡水河谷于2000年和2003年总共筹集到亿美元资金,推动巴西国内铁路网络的建设。
除了铁矿石领域,三井物产还积极推动与淡水河谷其他矿种的合作。比如,三井物产钢铁原料、有色金属本部事业开发部从淡水河谷下辖的CADAM公司获取了印刷原料高岭土的进口权。该事业部的轻金属部门则参与了淡水河谷的氧化铝开发项目。
在合作中,三井物产还对淡水河谷给予金融援助,在日常工作中,双方还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交流,例如三井物产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户经理,双方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