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1/4 页)
秦东将原本的万骑、千骑、百骑、十骑的编制全部摒弃不用了。一律采用三三制,原本的编制对于将领指挥作战十分不利,指挥起来也不顺手。想要大规模作战时,兵力太过分散,统帅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
打个比方,一个万夫长手下有十个千夫长,如果在与敌军对阵的过程中,左翼需要用三千骑,那么就有三个千骑队。左右两翼距离统帅的中军肯定不是连在一起,中间必定要隔着一定的距离,传令兵都要跑一段时间才能将命令传达。因此那么左右两翼必定要各有一个人负责指挥,在三个千夫长当中到底以谁为主呢?大家都是千夫长,凭什么让其中一个为主,其他两个为辅?当着统帅的面。另外两个千夫长肯定不会说什么。但真正到了战场上,另外两个千夫长还会不会一丝不苟的执行统帅任命的那个为主的千夫长的命令呢?这还真说不好,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才使得匈奴人在指挥作战时经常出现命令执行不彻底的事情发生,秦东下定决心要摒弃原来的军制,全部采用三三制。
如果采用三三制就不会出现一个千夫长不服另外千夫长指挥的情况,就比如一个团有三千六百人,如果要用五千人在作战。统帅完全可以从另一个团抽调一个营暂时归置在这个团的指挥之下,凑足作战兵力人数。等战斗结束了再归建。
秦东自己带来的三千护卫铁骑已经在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通过浮桥过了河,将这还没有恢复战斗力的九千骑兵一直放在北岸他实在不放心,原本他是准备等天黑之后就派出大量的侦骑在周围方圆十里巡逻,不让埃内克的侦骑靠近,一旦靠近就斩杀,这样的目的就是不让埃内克掌握他这边的情况,然后再让这九千骑兵偷偷溜到多瑙河南岸维丁小镇,不过他经过深思熟虑和一番权衡之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埃内克来了,那么就最好将这个家伙永远留下,让这家伙毫发无损地带着两万大军撤回布加勒斯特实在是不甘心,日后再要解决埃内克也是太麻烦,还不如这次下点狠心,宁愿拼着损失惨重一点,也要解决埃内克,只要解决了埃内克,这家伙的其他手下大将就好办了。
感觉有些冷,秦东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马奶,捧着热乎的陶碗一边喝着一边思索着今晚的作战计划,看看是否还有遗漏的地方。
按照秦东的估计,上午他在维丁小镇布下疑兵吓退了埃内克,事后肯定会被埃内克手下的智者看破,毕竟谁都不是傻子,当时之所以没有看出来,是因为用于推测的条件不多,事后很多事情都很明显才能看得出来,如果说有人看出了疑兵之计,而埃内克却没有动作,那么必定是埃内克想在晚上等天气寒冷,莫多这九千骑兵撑不住松懈下来之后再发动突袭,这是最能减少自身伤亡并且能够加大敌军伤亡的谋划,埃内克肯定会这么干,有便宜不占就是傻子了,埃内克不是傻子,所以他一定会在晚上发动突袭。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恐怕距离埃内克发动突袭的时间不长了,而这个时候秦东还没有收到第一、四、六军团到来的消息,第一军团是秦东的老底子,清一色的匈奴骑兵战士,而第四和第六军团是原斯基尔军队改编的,其中第四军团全部是骑兵,第六军团是步兵,步兵中有三分之一的重步兵,另外大半是轻步兵和攻城部队,少部分是弓箭手和山地兵。
这三个军团没有按时抵达让秦东心里没底,一旦下半夜多瑙河结冰,埃内克的两万铁骑就可以从冰面上渡过多瑙河长驱直入,甚至都有可能一直杀到赛迪卡,一路上烧杀抢掠,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刚刚有点起色的经济发展成效就会毁于一旦,这是秦东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这时一个侍卫从外面进来行礼报告:“禀大王,刚刚收到消息,第一军团已经抵达了格拉马达,第四军团抵达了布雷戈沃,第六军团抵达了库拉!”
秦东大喜,他期盼的大军终于到了,这下他担心一瞬间烟消云散,立刻道:“叫莫多将军和巴图将军到我这里来,快!”
“是,大王!”
莫多和巴图接到通知后很快赶了过来,“大王,有什么消息吗?”
秦东当即道:“本王的第一、四、六军团已经到了,现在可以执行我们制定的作战计划,你马上带着你的人马以最快的速度过河,告诉将士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持秩序,过河的时候不能争抢,让谁先过就谁过。所有人进入维丁小镇之后,镇内的防务由你接管,关闭进入小镇的所有通道,将周围的房屋和围墙都检查一遍,倒塌或者损毁的马上修补,另外小镇内已经准备了食物,你们过去之后立即让士兵们吃饱,如果埃内克发现这里没有人了,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