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1/4 页)
一般来说,征收出口税的主要目的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增加财政收入,第二是限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原材料大量输出到国外,保证本国的需求,第三,提高以使用该国原材料为主的国外加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其竞争能力。第四是限制国外在本国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而秦东之所以要征收食盐的出口税,只有一点原因就是增加财政收入,东西本来就不愁卖,征收出口税也能卖到国外,为什么不征收出口税呢?
盐业司将要征收出口税的要求传达给外国商人们之后,外国商人们经过计算得知,即使要缴纳出口税也还是有很大的赚头,因此还是乐意购买,也心甘情愿地缴纳出口税。
来做过生意的外国商人们都发现了一个现象,秦东控制的地盘内没有那么多关卡重重盘剥,商人们只要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缴纳税收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经过关卡时将交税凭据给关卡的官员查看就可以了。
这个现象让外国商人们都大为惊讶,他们也因此都喜欢来秦东控制的地盘做生意,而食盐的销量在几个月之内猛烈剧增,大有将要抢占欧巴罗所有市场的苗头,就连罗马帝国生产的食盐在本国都很难卖出去了,价格上占不到优势的情况下,就连质量和成色都要比秦东这边卖出去的食盐差很多,怎么会有销量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造出钱币样品
过得两个月,盐业司官员将账册放到秦东面前报告:“大王,这是这两个月以来卖出的食盐账册,除去盐场的日常开销和必要的运转成本,一共盈利一千六百八十八万五千三百二十五奥里(金币单位)”。
“嘶——”秦东能够猜到盐业的巨大暴利,但却没有想到短短的两个月就有净利润超过一千六百万奥里,这绝对是暴利,而且是官方垄断式的暴利。
秦东没有看账册,而是直接问道:“这两个月各大盐场一共用掉多少日常开支和维持盐场运营的成本?”
“不足五万奥里!”盐业司官员回答了一句,然后拿起账册翻了翻,找到位置之后放到秦东面前:“包括所有官员、管事和工匠们的薪水在内,所有开支加在一起也不到五万奥里!”
秦东瞟了一眼账本后合上道:“好,这几个月不论是盐业司各级官员还是盐场方面的官员、管事和工匠们都辛苦了,可以给盐场方面根据相关的官职和职位给每个人进行一些金钱上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制作出更多的盐!”
“是,大王!”
食盐的生产和买卖走上正轨之后,民众吃盐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也可以说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或许长达上千年的时间内,食盐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当然,如果政治制度腐朽造成盐价不断上涨又另当别论了。
秦东不再关注食盐的事情,这事自然有盐业司管理。恰逢这时新钱币的样钱已经铸造完毕了,王六便拿着新钱币的样钱过来面见秦东。
王六将金币、银币和铜币等三种钱币的各五枚样钱放在桌子上以供秦东观赏,“大王请看。这就是铸币司铸造出来的样钱,各五枚!”
各五枚钱币整整齐齐摆放在桌面上,秦东弯着腰将一枚金币拿起来仔细观看,确实是按照他给出的意见铸造出来的,金币正面是大单于埃内克的头像,下方有铸造年月日期,全部汉字。正面头像周围有麦穗环绕,反面是一元的繁体汉字字样,周围同样有麦穗环绕。下,整个金币铸造得非常精致,可见铸造模具是雕刻得非常精湛的。
银币的正面是他的头像,下方是铸造时间。汉字书写。周围有麦穗环绕,反面是一元的汉字字样,也有麦穗环绕。而圆形的铜钱中间有一个方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铜钱上有“摄政通宝”的汉字字样。
这三种钱币的样钱都做得非常精致,圆形十分的规则,周身厚度一致,富有光泽。整个钱币的造型和颜色都富有厚重感,铸造银币的材料除了银之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材料。不能全部是银,全部用银太贵,而且不易保存,容易出现磨损和损耗,时间长了之后重量会减轻,所以必须要加入其他硬质的金属提升银币的耐磨度。铸造铜钱的材料除了铜之外还有铅,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可以防止时间长了之后铜钱生锈。
这三种钱币的重量都是整数,金币是15克,银币是30克,铜币是10克,如果钱币的数量很多,民众甚至不需要一一细数,只要用比较精确的秤称一下总重量就能知道有多少枚。这一现象使得匈奴帝国的民众们后来不再使用罗马帝国的重量单位,而采用新的重量单位,例如公斤、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