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页)
大部分老师不会缺柴烧,学生交给学校的柴火到了放假时,有多的都会当作一种福利按人头发给老师,足够平时不用蒸饭只需炒菜的老师们用了。可象周师母她们那样单职工的家属,柴火就不够烧,何况她们还要煮菜卖给学生。
刚被学校请人拆掉的那两幢泥巴屋,已经有二三十年史了,瓦、板材、房梁之类的还可以卖钱,学校早回收了卖了。建泥巴屋时,为了增加墙壁的强度,会放进许多木柴、竹片,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当初的木柴、竹片已经非常干燥好烧。
“家明,过去帮忙!”
李家明茫然回头,也在上体育课的三姐小跑过来,拖着他往泥巴屋的残骸里走。
“周师母,我来帮你挑”,三姐象个马屁精样笑,却把自己弟弟往前推。
看着扎扎实实的两土箕柴火,李家明为难地笑了笑,转头吼道:“毛砣,带几个人过来做事!”
“哦”,听话的毛砣立即扔下心爱的篮球,随手抓了两三个粗壮的伢子过来帮忙,见还有三四个师母在捡拾柴火,又冲后面吼来一帮小伢子帮她们捡。
“多谢多谢”,瘦瘦的周师母不停地道谢,着实让一帮伢子不好意思,这可是陈副校长的老婆哎。
人多力量大,几十个伢子一会就把藏在黄泥巴里的柴火全挑捡出来了,还按李家明的指挥分了五堆,正好一个师母一堆。
平时谁在什么地方卖菜,师母们也有默契的,以前周师母就在小妹她们宿舍前卖,因此跟李家明很熟。见自己这一堆柴比其他人稍稍多一点,勤俭的周师母非常高兴,更是对李家明连连感谢,让他非常不好意思。
“周师母,这些事叫几个学生伢子帮下就行,还要您们亲自干?”
周师母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据说是陈副校长的表妹,从小在他家当儿媳妇养大的。还听说,当年陈副校长师范三年的学费、生活费、车费,都是这位没圆房的周师母象男人一样砍树、挣工分赚出来的。
“呵呵,太平经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作父母的没本事,总要给他们带个好样吧?”
他们夫妻确实带了好榜样,陈副校长教书之余开荒种菜,周师母养鸡、喂猪、卖菜。他们的二儿子象他大哥样,今年也考上了师专,虽然没象王老师的儿子样考上本科,可在这个高考极难的年代里,也算相当不错了。
陈副校长是三姐的语文老师,对她的老师和师母很尊敬,恭维道:“周师母,等和鸿师专毕业了,您的日子就好过了。”
周师母也憧憬以后的日子,可也担忧道:“欣华,哪有那么容易啊?和鹏、和鸿毕业就都二十一、二十二,过两三年就要结婚,屋里没钱帮别的,摩托车总要帮他们置一辆吧?”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辈子还不完的儿女债。
指挥伢子们帮忙的李家明,也只是感叹了一声,没有下决心主动跳柳校长那坑,还想着如何找个来钱快的生意应付。天下贫困的人多的是,陈副校长靠着教学成绩突出,好歹几年前就让一家人吃上了国家粮,自己两兄妹去年还吃薯丝饭呢。决定了要痛快,但做事之前要考虑周全,要是想得到办法,谁会把到手的钱往外扔?再者说来,没这么谢人的,若是这么大方,日后别人帮了自己,如何谢?
“家明,欣华,家虎!”
俩姐弟抬头一看,连忙给周师母打了招唿,跑向骑着自行车来送菜的二婶。自从家里富裕了,二婶平均一星期骑车子跑二十多里路送一次菜,而且都是挑好菜送,生怕苦着她宠爱的女儿、侄子(女)。
戴着草帽推着辆旧女式自行车的二婶,开心地看着跑过来的侄子、女儿,还不忘记招唿正挑柴的毛砣快点,等下好一起吃饭。突然,正高兴的二婶目光定住了,小声问三姐道:“三妹,那个是王梦琳吧?”
“你是说周师母?哦,她好象是姓王,听说是柏木人,你认识?”
“那就没错了,她是我姑婆家的邻舍(居),以前跟阿婆去住人家时一起玩过。那年她家着了火,父母都烧死了,她哥哥跟了她叔叔,她去了跟她柏木的姨娘。”
崇乡就这么大,婚丧嫁娶就在万多人里打转转,往上数三辈,彼此有亲戚关系的人多的是,二婶跟周师母是儿时玩伴不奇怪。可让李家明奇怪的是,这都几十年了,二婶还能认出儿时玩伴?
“哎,你没看到她的左脸?以前大家都笑她”,二婶话说到一半没说了,估计笑的也不会是什么好话。可就是这么一句,让李家明想起了自己小妹,以前小妹也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