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1/4 页)
对于三讲教育,陆政东深知其重要性,自然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都是奔波于贝湖和安新之间。
但显然有人重视过头了,那就是退居第二线的申郭殷。
申郭殷很清楚他虽然退居二线了,不是站在台前的主要决策人物了,但他在任省委主要领导的时候,太过霸道专横,肯定会有不利他的地方,所以巡视组一到就先主动找巡视组谈话,打预防针,以攻为守。
在“三讲”动员大会以及省委召开的老干部座谈会上,他授意人大谈何白的秘书张理念的问题,进而把何白也卷进去。
但是申郭殷没想到他这一招并没有收到他想要的效果,何白反而是坦坦荡荡的讲,可以接受组织上的调查,并且反戈一击,谈到了贝湖省里一些不正常的政治民主现象,主要谈到的就是他破坏民主集中制和用错干部等问题。
申郭殷没参加这个会,但是知道这个结果之后,却写信给省委书记江如衡和巡视组负责人,说其他省委的领导发言是对他人身攻击,他要对居心不良、制造谣言、恶意攻击、损坏名誉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要巡视组对其进行处理。
在他看来自己背后有大树,对一个已经退下去多年的巡视组带队的组长心里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肯定是要卖他的帐的。
但他这样以攻为守的态度和效果却是事与愿违,他这样的态度却是给巡视组的留下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印象,两者结合起来,巡视组认定申郭殷很狂,贝湖“三讲”的主要阻力就在他身上。
只是巡视组刚刚进驻贝湖不久,并没有表态,只是摸底和观察,一时之间很多人还看不出端倪。
但陆政东却是已经隐隐约约看出了其中很多的东西。
申郭殷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岁月,而且又是在省委书记位置上多年的封疆大吏,政治敏锐性绝对是不缺乏的,申郭殷以攻为守,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但他显然是完全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以为退居二线了,三讲也讲不到他头上来,但他显然是判断错了形势,贝湖问题不少,领导班子的团结很成问题,他便是主要的责任人之一,这一点上面岂会不清楚?
而这样的错误对于申郭殷等人来讲,那将是致命的,本来就苦苦挣扎着想要扭转局面的申郭殷一系,如果经过这样一番折腾,那很有可能就会崩盘。
而崩盘那就意味着申郭殷等人再也没有力量翻起大浪,也就意味着江书记真正能够完全主导贝湖的大局,贝湖的局面恐怕将因此而进行一次大的洗牌,而这样的洗牌肯定会发生连锁反应,显然也会波及到安新市。
陆政东第一感觉就是若是申郭殷等人崩盘之后,恐怕张泽是否还能留在安新市市委书记的位置上,那就变数极大了。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虽然很多人诟病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人唯亲,但是谁不愿用自己用得顺手的人?
而安新和省城一样,政治版图实在太重要了,只要有契机,没有哪一个省委的一把手不想让自己信任的人来坐镇此地。
陆政东默默的思考着,看来有些事情还得进一步抓紧了,特别是要把安新市很多中层干部逐渐聚拢在自己这一边,这样才有利于掌控安新市的局势,才能立于有利的地位
第34章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省里的局势随着巡视组工作的深入,其斗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陆政东很清楚,张泽高也是不想被卷进去,但是身在局中,他想要不卷进去那有那么容易?
安新市之前的发展问题、掌控班子不力也成为张泽高被批评的主要理由,张泽高也是马上感觉到了山雨欲来,好在陆政东到任之后,安新市的经济状况已经得到基本扭转,班子的磨合也逐渐走上正轨,这可以让张泽高喘口气。
但是张泽高也看明白了,他想在安新稳稳当当的到点退居二线看来是很不稳当了,所以和陆政东极为默契的形成了配合,借着批评安新市经济发展不力的由头,借着姚志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和三讲巡视组到来的契机,压着钟柏发不敢乱动,在全市的中层干部进行了一些调整。
但这样的动作对于省里和上层来讲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省里的官司直接打到了中央,巡视组结束了贝湖的工作,对郭申殷个人自我剖析材料的感觉是“不可信”、“不真实”。在贝湖省县以上干部的大会上,巡视组对郭申殷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郭申殷在参加“三讲”省级干部的投票中得票率最低。回到京城后,巡视组将有关问题及意见汇报给了“三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