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页)
、需要站到人性的高度看待令人困惑的文明。
&;#8226; 。 想看书来
论人性及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暂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命本质之下人类的未来
暂无。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说明、预论证及存在的定义
说明、预论证及存在的定义
1.对全篇局限的说明
2.对存在及其性质之所以可能的论证
3.复演新说:本篇的结论何以能够适用于人
4.全篇默认的存在的定义
1.对全篇局限的说明
人类无法把握真理,存在的性质同样不能被人把握。所有的性质都是用来说服自己的,因而这里的性质只能是可能的而非真正的性质。甚至存在是否真如一贯认为的那样存在着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全篇对存在的性质的论述并不因此受到妨碍和削弱。因为可能的性质永远属于人,而真实的性质则从来都在一个无限未知的世界里。可能的性质和真实的性质截然不同、毫无关联,它们一个是人为的,一个是自在的。这同样适用于全部的人类智识。因而全篇的局限首先是无法对论题给予明确的论述,而只能是一个又一个的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学识以及对文字驾驭能力的局限,我无力涉及如理论物理等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甚至也很可能无法足够精确的传达本意,导致论述存在的这些可能性质的依据相对狭隘,得出的结论也相对模糊。因为无力实验和实践理论,本篇只能基于单纯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论证过程多是归纳和推测。基于这些,本篇同样带有诸多遗憾。
然而这又我倾全力完成的论述,它的定位并非纯粹的哲学思辨,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我始终以科学精神指导全篇。当然,由于对论据侧重描述而非理解,若以各学科专业的水准要求,我力有不逮。
本编即将论述的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而非微观世界,适用于一般情况而非极端情况,它服务于人而非纯粹的科学,因而在选择论据和写作素材时有所侧重。我既无力也无心于严格的科学论证,因为对于本篇论述的性质来说,细节上的瑕疵并不妨碍形成总体上清晰的结论。全篇试图用科学证据说明哲学问题,而非相反,因而提出的论点仅局限于哲学范畴,仅希望其具有总体上的说服力,而不苛求精确。光速究竟是300000km/s还是20m/s,固然对于科学理论非常重要,但对于本书论证的问题却没太大区别。并且对于形成总体上清晰的结论,纠缠于与结论关联程度较小的细节也无必要。
例如尽管惯性理论是粗糙的,它无法回答很多细节问题,但相比之下它不但能解释更多的细节,更能从整体上解释人,因而它仍然是成功的;甚至惯性理论即使被证明有缺陷,也并不妨碍用它来说明人,因为对于要求精确的科学可能不适用,但用于说明人本身则已经足够。日常生活更需要已显粗糙的经典力学和进化论,而不是精细的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
最后,在探索的道路上永无终点,企图以绵薄的个人力量对博大的对象作出精深的归纳无疑是不现实的。错误可能伴随着论证的全过程。因此对于本篇,我以最谨慎的态度去完成。同时,本篇也是最让我自豪的一篇:新生的思想和理论总是不完善的,即使它的错误同样也是后来者的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在探索的道路走出这一步,犯这些错误也完全值得。
2.对存在及其性质之所以可能的论证
或许更重要的问题不是在论证这些性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局限,而是全篇默认的存在其本身是否如默认的那样存在着。正如开篇所表现的那样,不可知论是本书秉持的一贯态度。本编标题的拟定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反复修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可知论和清晰论证存在的性质之间取得平衡。
康德实现的哥白尼式的变更确定了主观对客观的决定作用。存在最终是什么,甚至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是不可知的。存在是一个终极概念,但它本身就没有终极。存在也无法被把握。但这些并不妨碍超越主观的事物的存在。亦即,存在如本篇所默认的这样存在着是可能的。即便存在本身仅仅是一个臆造的产物,仅仅存在于观念之中,仍然不妨碍我们对其性质的把握。
对存在的总体无知并不妨碍对其部分性质的有知,正如对意识的总体无知——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是实体——并不妨碍人们去研究它并获得一些进展一样。无知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