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1/4 页)
墒潜镒乓豢谄�摹�
“……”
项奉不吱声,取了几个钱,仔细把玩着。不错,这金黄色的大钱沉甸甸的,温润细密,华丽富贵,他摩挲了一会儿,又掂量了几下……呃,不对!
作为张涵的少府掾,管理着张涵的私人财产,他知道,张涵手中还有一大批黄金。项奉本以为,张涵这是把黄金拿出来了,可他手里拿过的金银铜钱无数,这钱过手一掂,就知道,分量不对劲!看着像黄金,可重量要比黄金轻,项奉仔细一打量,发现色泽也稍微差了一点……
“主公,难道你会炼金术?”
项奉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猛一抬头,眼睛瞪得老大,里面似乎能喷出火来。他又是惊讶又是激动,如在梦中,简直无法相信,难道张涵会炼金术,竟造出了“伪金”,那不是发啦……
项奉话里的“伪金”,其实多指黄铜。古人偶然间使用铜锌合金矿冶炼,结果造出了黄铜,色泽极似黄金,遂称之为“伪金”。大汉国有一个时期,很是流行造“伪金”,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参与其中,只是谁都没能成功。毕竟,黄铜出现的偶然性很大。当事人也无法说清楚,黄铜是如何造出来的——过程与平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这回造出“伪金”,而平时不能?这个疑问不能解释,自然就不能重复该过程。
说白了,锌这种金属比较特殊。它的沸点较低,低于氧化锌的还原温度。还原出来的锌,都汽化了,而汽化的锌在凝固的过程里,又氧化了。因此,锌始终炼不出来,黄铜也就造不出来。“伪金”人人爱,想造的时候造不出,不想造的时候,却又有人在不经意间造出了“伪金”,给人以无穷的希望。故而,炼金术得享大名,经久不息。
“咳!咳……”
窗外新绿初吐,鹅黄色的嫩芽,令人耳目一新,张涵举杯而茗,装出一副悠然神往的模样,悄悄留意着项奉的反应,忽然听见了这么一句,顿时就呛着了。
待项奉解释完“伪金”,张涵才知道,自己已经俨然是一代炼金宗师了。
“哈哈哈~~”
张涵笑得直打跌,炼金术,还真是搞笑。笑了半晌,张涵才停下来,思索能否从“伪金”这个角度,做些儿手脚,谋取更大的利益……
可惜啦,若是早上十年八年,直接拿“伪金”去行骗……呃,也没有多大钱途!
明白了这一点,张涵便不再去想那些有的没有的,费了一番口舌,他总算给项奉讲清楚,这不是“伪金”,是黄铜——项奉说:“我不明白!”
张涵怒道:“子承,你知道,这是黄铜,就可以啦!”
“……”
项奉不说话了,这才有心思细细查看。
这黄铜色泽鲜丽,闪耀着黄金的光芒,内外郭轮廓分明,文字清晰,左右两个文字“五铢”,是隶书八分体——蔡邕手书。而上下两个文字“直廿”,则是张涵亲笔所书的行书。背面四面分别是四灵: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的写意图。字面和背面都有四道阳文直抵边缘,而内外侧边还有连续丝齿。
“这钱大小与五铢钱相同,直径也是寸许……”
大体说来,黄铜钱外形尺寸与五铢钱一样,但比四出之钱要薄一些儿。重量恰好控制在五铢,误差不超过十分之一铢。
“……,我令人取了负差。”
张涵得意洋洋。别看十分之一铢少,可架不住量大,每年在这里就能挣出个万万钱来。另外,张涵采用了六铜四锌的比例,色泽基本没有差别,而采用模具,采用杠杆锤压制,图案也比以往的铸造钱清晰了许多。
看项奉爱不释手的样子,张涵就知道,财政危机解决啦!
“主公,这钱上铸着‘直廿’,可是要一个金五铢当成二十个五铢钱使用?”项奉看了一会儿,忽然提出个问题。
“金五铢?这个说法好,以后,咱们就叫它‘金五铢’!”张涵没有回答,先说了句旁的,随后,他才留意到项奉的问题:“是啊,子承可是有什么意见?”
“主公,恕我直言,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会出现问题……”
项奉的确有意见,这“伪金”不如真金值钱,可也相当稀罕。物以稀为贵,这样一来,势必会有人化金五铢为“伪金”,制造“伪金用具”,以牟取暴利。
“哦,子奉,那你的意思是……”
“自然是以一当百啦……”
项奉说起这话,那是兴致盎然。按照他的意见,这金五铢是独门生意,别人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