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龙卫改制,备战图强(第1/2 页)
在河东道那几场惨烈的战役硝烟散尽后,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气似乎仍未完全消散。金龙卫大都督杨凌站在曾经的战场上,望着那片疮痍满目的土地,眉头始终紧锁成一个深深的“川”字。身为金龙卫的统帅,他对这几场战斗的胜绩并无太多喜悦,那些在战场上无谓牺牲的年轻生命,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内心。
每一个倒下的身影,都曾是家中的顶梁柱,是怀揣着梦想的热血青年。杨凌闭上双眼,那些惨烈的画面却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汹涌而至:士兵们在枪林箭雨中奋勇冲锋,却因情报不准而陷入敌人的埋伏;面对敌人凌厉的冷兵器攻击,我方士兵虽有火器却难以形成有效抵御,连发枪关键时刻卡壳,手榴弹威力不足,地雷更是未能发挥预期的威慑作用……
这日,杨凌怀着沉重且急切的心情,踏入了皇宫。皇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可杨凌无心欣赏这一切。皇帝李贤听闻杨凌求见,即刻宣他入殿。杨凌一进殿,便单膝跪地,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陛下,河东道几战,虽获战果,可我军伤亡亦重。细究原因,实有诸多弊病亟待解决。”李贤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同样的忧虑与坚定,示意杨凌继续说下去。
杨凌站起身,双手抱拳,神色严肃,侃侃而谈:“陛下,此次河东道之战,弊病诸多。其一,侦察环节薄弱,我军对敌情掌握不精准,致使行动常陷入被动。敌军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我们往往一知半解,情报传递也多有延误,等消息到了,战机已失。其二,武器装备滞后。面对敌军的冷兵器,我军虽有火器,却不成体系。连发枪数量稀少,关键时刻难以形成密集火力;手榴弹威力与投掷距离受限,无法对远处敌军造成有效打击;地雷布设与引爆也存在诸多技术难题,要么过早暴露,要么无法按时起爆。其三,近身格斗技能不足。士兵在面对敌方精湛的冷兵器格斗技巧时,应对吃力,常常因一招之差而丢了性命。”
李贤听后,在殿中踱步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杨将军所言极是。朕身为穿越而来之人,深知现代军事理念与技术的优势。如今,当务之急是改革强军,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
随后,君臣二人便开始精心谋划改革之策。他们首先将目光投向侦察兵的选拔与训练。在全国范围内,张贴告示,广纳贤才,挑选那些耳聪目明、机智果敢且熟悉河东道地形地貌的青年。这些青年来自五湖四海,有山林间的猎户,有行走江湖的侠客,还有对地形了如指掌的当地村民。
训练营地中,气氛紧张而热烈。训练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潜行、窃听、绘图等技能,还融入了现代的情报分析与传递手段。李贤亲自下场,传授利用地形隐藏身形的技巧。他带着士兵们穿梭于山林之间,指着一处处不起眼的角落,讲解如何利用树木、岩石的遮挡,完美地隐匿自己的身形。“看,像这样,身体紧贴树干,利用枝叶的掩护,敌人从远处根本无法察觉。”他还教导士兵们通过蛛丝马迹判断敌军动向,如观察地上的脚印深浅、方向,路边折断树枝的新鲜程度,甚至是粪便的状态,来推断敌军的人数、行军速度和去向。
为了让侦察兵们学会在复杂环境中获取精准情报,李贤设置了一系列模拟实战场景。让士兵们在布满陷阱和假情报的区域中穿梭,锻炼他们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入现代的情报传递方式,制作简易的信号旗、信号灯,规定不同的信号代表不同的情报内容,确保情报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回大营。
在武器装备方面,他们大力推动连发枪的改良与量产。李贤召集国内顶尖的工匠,这些工匠们来自各个角落,有的擅长打造精致的刀剑,有的精通机关器械。李贤按照记忆中的现代连发枪构造,绘制出详细的图纸,与工匠们日夜钻研。
起初,改良之路困难重重。连发枪的内部构造复杂,零件众多,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枪支的性能。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常常因为材料的韧性不足、零件的精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枪支无法正常连发,甚至出现炸膛的危险。但李贤和工匠们并未气馁,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改进制作工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终于制造出性能更稳定、射速更快的连发枪。新的连发枪采用了更优质的钢材,枪膛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子弹的装填也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射击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他们对手榴弹也进行了全面优化。李贤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如何增加药量以提升爆炸威力,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种更合适的火药配比,使手榴弹的爆炸威力提升了数倍。为了确保投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