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乾宇风云:帝祚归正(第1/3 页)
大乾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历经数代帝王的精心治理,曾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大乾国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旋涡之中。
彼时,女帝以雷霆之势登上皇位,打破了大乾国延续千年的男尊女卑传统。她的出现,犹如一阵狂风,席卷了整个朝堂与民间。女帝手段狠辣,心思缜密,在她的统治下,朝堂之上的势力格局被彻底重塑。那些曾经忠于李氏正统的臣子,或被打压,或被流放,一时间,人人自危。
李贤,这位天生便流淌着李氏家族正统血脉的皇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果敢。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一股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在女帝的阴影下,李贤表面上隐忍不发,虽然被流放到巴蜀,但是他暗中却在积蓄力量。他深知,时机未到,贸然行动只会带来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民间对于女帝的统治也渐渐出现了诸多不满之声。赋税的日益加重,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农田里,庄稼在沉重的税赋压迫下,仿佛也失去了生机。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哀怨。各地的起义烽火,如同星星之火,在暗中悄然孕育,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呈燎原之势。
经过数载的战争,女帝掌控的河北道成为了矛盾激化的焦点。女帝的军队与李贤暗的军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悲壮的战歌。双方的士兵们都拼尽了全力,鲜血染红了河北道的每一寸土地。经过数月的激烈交锋,李贤的势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攻占了河北道。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大乾国的土地上炸开,让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河北道的失守,女帝的统治版图急剧萎缩,如今只剩下河南道这最后一片立足之地。河南道,这片曾经繁华富庶的土地,此刻也笼罩在了一片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之中。
兵部尚书王大龙,身材魁梧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满脸的络腮胡彰显着他的豪迈与不羁。他对李氏正统的忠诚,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每一次在朝堂之上,面对女帝的统治,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愤慨。如今,眼见李贤势力渐大,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挺身而出,为恢复李氏正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工部郎中赵轩,身形虽略显消瘦,却有着一颗聪慧过人的头脑。他平日里就对女帝的一些政策深感不满,常常在心中思索着如何改变这混乱的局面。他也知道李贤仁慈,对河南道次次不肯发起战争,当他与王大龙商议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共进,为李贤的大业全力以赴。
他们精心筹备,调集了五十万大军。这些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五万火器部队更是他们手中的王牌,那一门门火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随时准备发出致命的怒吼。
大军一路南下,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所到之处,河南道的诸多州府纷纷陷入了恐慌之中。州府的刺史们,平日里在女帝的统治下作威作福,此刻却慌了神。他们站在城楼上,望着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军,心中充满了恐惧。驻军们也军心不稳,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们开始怀疑继续抵抗的意义。
许多州府的刺史和驻军,在权衡利弊之后,深知女帝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为了顺应这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们纷纷选择打开城门,向李贤的大军投降。就这样,李贤的军队几乎没有遭遇太大的阻力,便接连拿下了河南道的众多州府。
然而,并非所有的州府都如此轻易地归顺。豫州,这座素有“铁壁之城”美誉的州府,便成为了李贤大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豫州刺史张猛,是女帝的忠实追随者,他为人刚正不阿,对女帝的忠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决心死守豫州,以报女帝的知遇之恩。
王大龙和赵轩率领大军将豫州城团团围住。城墙上,张猛亲自指挥着守军,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他大声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声音在城楼上回荡:“弟兄们,我们是女帝的忠诚卫士,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能让叛军踏入豫州半步!”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所激励,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与攻城的敌军决一死战。
攻城战打响了,李贤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火器部队开始发射火器,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城墙上的守军在火器的攻击下,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顽强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