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男獭�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李世民对魏征所言极为重视,这是他多年来形成的定式。
他看到此疏中所言的“十思”,认为堪为经典,遂唤太监磨墨,其挥毫将其书成楷书。
当其一丝不苟将“十思”书成后,晨曦已透入窗棂。
李世民令人将字幅挂在屏风上,既默识魏征的深意,又欣赏自己的书艺。
这“十思”用今日的话来说,即是:看见能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如玉杯、美色、美酒等),就应该想到知足,并常自警戒;想到建造宫室之时,要知道适可而止,使百姓得到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自卑,以养其德;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巨大,是因为江海能居于百川之下;当盘乐游逸之时,要想到以三驱(指围猎时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被围的禽兽可以逃出一些)为限度;能够慎始慎终,就不会懈怠;忧虑自己的耳目被遮蔽,就要虚心接受下面的意见,使人人得尽言;畏惧有谗邪的人在自己的身边,就要时刻匡正自身以斥退邪恶之人;当要奖赏他人时,要想到不能因自己好兴致而滥赏;当要惩罚他人时,要想到不能因为自己盛怒之下而滥用刑罚。
魏征所言的“十思”,其实是用凝练的言语,高度概括了君主修身养性的法则,这也是李世民郑重将其高悬的原因,便于他时刻诵读。
李世民办完了这些事,暗自沉吟道:“上天降生魏征在侧,能够时刻警醒自己,实乃幸事。”
李世民怀着这样的心情读魏征的第二封上疏,慢慢就失去了轻松。
武媚娘承恩驯马 李世民夜读谏章(9)
魏征开篇言道:“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
故其垂拱檐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
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
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所言信矣。”
李世民读到这里,随手翻了后面的折子,发现此文写得挺长。
心想这老儿不知又动了哪一根筋,接连上二疏不说,还一篇比一篇长。
观其中“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的意思,其大约要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以劝谏自己在国家富康之时不可懈怠。
果然,魏征下面的话先是猛捧李世民,其赞扬道:“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削平区宇,肇开帝业。”
这是说李世民年轻英武,纵横天下,取得辉煌功业。
“贞观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
臣自擢居左右,十有余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
常怀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
一言兴邦,斯之谓也。
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这是赞颂李世民在贞观初年采取各种措施,以文治武功,终于取得天下大治。
说其功劳连商汤、周武王都不足以相比,其道德则与尧、舜相差不远。
李世民读到这里不免有些得意,能从魏征的口中说自己与古代贤君尧、舜、商汤、周武王相比肩,委实不容易,不由得面露欣喜。
然他知道,魏征在开篇先赞自己,以使有一个可比照之物,后面的话好不到哪里去。
果真,就见魏征语气一转:“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淳朴之理,渐不克终。
谨以所闻,列之如左。”
这是说李世民近年违背了原来的一些志向,将那些淳真朴素的道理,渐渐不能坚持。
李世民瞪大双眼仔细向左看去。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净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
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