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恩师的遗泽,大顺帝偏帮张伟(第1/2 页)
内阁财相李明道见大顺帝有点真怒了,赶紧认了怂,表示一定会想办法把这一百万两银子凑齐的。
说完银子之后,君臣又谈及了立后其他的安排,比如祭祀天地和祖宗,比如各种活动的安保,新皇后金册金宝的规格等等。
相关事宜都商定好之后,吏部左侍郎马阁老马民出列道:“陛下,如今山东和苏北这两省的布政使空缺,由其省的左参政代行布政使之职已经快三个月了。
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不如趁着今天的朝会把这两省的布政使位置确认下来。”
大顺帝有点厌烦马民的跑题,正欲驳斥。
内阁副相代如海站了出来支持马民道:“陛下,山东和苏北都是北方大省,赋税重地,长期没有布政使执掌,确实不妥。
臣支持马阁老的意见,今天就把这两省的布政使人选确认下来。“
随后内阁首相王楠,财相李明道也都加入了支持的队伍。
大顺帝只好点头同意道:“马爱卿,那你来说说吏部对这两省布政司有什么样的人选吧。“
马民道:“陛下,吏部的意见是山东的布政司左参政金师满是个老资历了,可以由他来接任山东布政使。
至于苏北行省,由于苏北布政司左参政张伟和右参政黄宗高都不适合出任布政使。
吏部的意见是湖北布政使宋青山调到苏北任布政使。\"
马民刚发完言,督察院左都御史吕师贤吕阁老说道:“马阁老,老夫觉得这苏北布政司左参政张伟在苏北任职已经十多年,任左参政也有三年多了,他怎么就不能升任布政使?
他不比一个湖北的宋青山更了解苏北?”
马民不耐烦的说道:“吕阁老,张伟不合适的原因下官上次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希望吕阁老不要在纠缠此事了。“
吕师贤闻言,被马民气的不轻,他气愤地说道:“你说张伟年轻,可你提的宋青山不比张伟大不了几岁吧.
他几年前担任湖北布政使时和如今的张伟也差不多吧,当时的马阁老怎么不出言反对呢?
哦,老夫想起来的,当时宋青山出任湖北布政使也是马阁老提出的吧。
当年马阁老可以以年轻有为为理由提名宋青山出任湖北布政使。
今天又可以以太年轻为由拒绝张伟任苏北布政使。
不知道在马阁老看来,这年轻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吕师贤的一番话,说的马民面红耳赤,事实上马民就是看张伟的恩师不在朝堂了,没有为张伟说话,才故意找理由打压张伟的。
在大夏朝从来就没有不到那个年龄不能担任布政使的说法,张伟三十多岁担任三品官,的确是很年轻,但绝对不是最年轻的。
所以马民总拿张伟的年纪来说是确实是站不脚的。
马民:“你胡说,我没有….”
吕师贤:“老夫讲的那一点不是实话?”
此时内阁副相赶紧出面拉架道:“吕阁老,宋青山出任湖北布政使已经是几年前的往事了,当时大家也都同意了的,这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
并且当年宋青山好歹已经年过四十了,张伟今年不过三十七八,着实年轻了一点。”
吕师贤;“差一两岁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当年。。”
吕师贤还想说什么,太子周诚耀说道:“吕阁老,当年的事不用提了,我们今天是说苏北布政使的事。”
吕师贤无论对了哪位臣子都可以回怼几句,可是面对太子,吕师贤却不想再说什么了,他跟张伟的交情还不至于让他跟储君翻脸。
因此吕师贤听到太子的话也只得落寞的回到自己的队列。
大顺帝看到吕师贤的样子,好像想起了前不久自己的刘先生退场时也是这么落寞。
大顺帝此时心中升起一阵不忍,再加上大顺今天本来就没有调整人事的想法,所以对马民这个提议本来就有点反感。
大顺帝开口问马民:“张伟代理苏北布政使这几个月干的怎么样,可有差池。”
马民:“这个,,这个时间还短,倒未曾听闻。”
大顺帝:“既然张伟干的好好的,干嘛非要去折腾?就让张伟担任苏北布政使吧。”
代如海见状,刚想开口说什么,大顺帝已经不悦的说道:“好了,此事就到此为止。没有别的事都退朝吧。”
太子见代如海还想说什么,马上站出来说:“父皇英明。”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