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所谓狷介,出淤泥而不染,绝不与卑浊同流合污。
所以当所有的大臣为了分封打得头破血流,腹诽不已,浑然忘记了自己都做过什么伟大事业的时候,介子推在第一次朝拜之后就已经飘然离去。
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干脆回家每天织草鞋,贩卖草鞋,侍奉老母。
虽然清贫,但是他固守清贫。
君子固穷。
介子推倒很有颜回的风范。
其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往往让人迷惑,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数不清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去奋斗努力,钱成了现代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但是忙碌之余,内心却往往荒漠一片。
简单生活,内心却往往收获更多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收获总是最强大的。
晋文公每日大宴群臣,繁花锦簇之际,人来人往,见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居然把这事儿也忘记了。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被遗忘了。
可是总有人心怀不平,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晋文公张贴的榜文,说是寻找没有分封的有功之臣,解张知道介子推曾经不顾老母和晋文公奔波流离,于是把这消息告诉了介子推。
谁知介子推淡淡一笑,并不回应。
老母亲满头华发,叹息道,“儿啊,你跟着晋文公效力了十九年,连腿上的肉都割给他吃了,难道还不值得他封赏你吗?你就去要个封赏,哪怕他给你一些粟米,也强过你每日编织草鞋如此辛苦不是吗?”
母亲总是最心疼儿子的,看着归来的介子推疲惫憔悴,母亲实在不忍心让他再穷困潦倒下去。
介子推正色对母亲说道,“先君有九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怀公为君昏庸,这是上天将晋国赐予主公的。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吗?那太可笑了。儿子虽然贫困,但是每日编织草鞋,自食其力,倒也心安。”
的确,晋文公能够顺利成为人心所向的晋国领导,有众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天时、地利的帮助。介子推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虽然贫困,但是却心安。
这世上最难得便是心安。
家徒四壁,但是自食其力,只要心安,便是最大的财富。
母亲看着介子推,她明白儿子心意已定,于是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别留在这里了。不如干脆隐居深山,倒落得清净。”
介子推大喜道,“儿子素日便喜欢绵上高山密林,现在我们正好去那里。”
于是介子推由此在绵上结庐为家,奉养老母。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介子推何在,除了解张。
要说这解张也是个好打抱不平之人,眼看着介子推一介有功之臣,都混到深山隐居了,解张实在心有不甘。凭什么人家辛苦十九年,你们就这么轻易的把人家忘了啊?看来你们真是记性不好,忘得还挺干净。
解张一时气愤,居然就作诗一首,投递到了晋文公张榜的地方。
有司收录此诗,不知所以,将这首诗献给晋文公。
这一日晋文公处理国务,展开看时,却见上面写着:
有龙矫矫,悲失其所;
数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皆有宁宇,
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晋文公一看这诗顿时心内一惊,这龙当然说的是自己,流离失所的蛇,可不是介子推吗?
介子推,介子推,回到晋国之后,他怎么就不见了呢?
不是,不是他不见了,是自己忘了介子推。
好糊涂!
晋文公心里充满了懊恼和后悔,立刻召见介子推。
可是介子推,他真的不见了,没人找得到他,连他家里的老母亲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晋文公更加急迫了,命人速速寻找。
终于,有人找到了介子推的邻居解张,解张进宫,将此事来龙去脉告诉了晋文公。
晋文公感激解张实情相告,拜解张为下大夫,亲自前往绵上寻找介子推。
一到绵上,晋文公但见青山高耸,白云片片,隐隐有飞鸟的鸣叫,果然好个隐居之地。
晋文公命令手下寻找介子推,可是还是遍寻不见。待问及绵上居住的几个农夫,都说是曾看见有一个男子背着老太太来到此地居住,但是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