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突。一旦开发商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就为后期的租赁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解决资金对接难题是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目前,国外许多基金和银行非常看好国内的商业和商业房地产市场,如果商业项目真的做得好,资本就会闻风而来,并作长线投资,当然这首先要求项目要好,也就是符合商业需求,其次是要熟悉资本运作的方法。
资本的趋利性,使商业房地产成了近几年的投资热地。但随着投资人的理性回归,和宏观调控的严厉打压,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在这种背景下,商业房地产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对商业的深入理解和实现商业(也就是市场需求)与商业房地产的有效对接,将开创出双赢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大浪淘金,分享高速增长的朝阳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
◎附:浩洲杂谈《零售商的“地产经”》
这世事变化真的有时候让人看不懂,就在两年前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油价会超过每桶70美元,于是乎各种“资源”开始疯涨,黄金、白银、有色金属,价格都翻了跟斗,山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山沟沟里又造就了一批批皮肤黑黝的,用麻袋装着百元大钞到京城炒楼的亿万富翁。“资源”成了资本的宠儿。
其实不光是这些自然资源,“渠道”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成了人们疯狂追逐的对象。看看那些国内外连锁巨头的疯狂开店计划,就可以了解“渠道”对商业企业来说多么重要,你开不如我开,就算拼个你死我活也得开啊,毕竟门店网络是稀缺资源,退一万步讲,有了庞大的门店网络,就是自己经营不下去了,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也算是零售商们的“地产经”吧。当然自己要能撑到那时候,买家也是狡猾狡猾的,会拖得你半死再跟你成交,普马被拖死了,现在的家得宝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所以,还是得自己的“地产经”先念好了才行,不至于受制于人。
当然,更有高明的“地产经”,典型的如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欧尚和来自北欧的宜家,三种不同业态,但“地产经”如出一辙。它们都会用其响亮的五百强品牌“诱使”当地政府用极低的价格将大大超出商业所需的土地出让,虽然可能在这块地上的商店前几年并不赚钱,但只要门店一开,黄金万两,土地价格就几何级数地往上翻。最近国资委的领导发话了,不要奢望用“市场”能换来技术,我们的引资国策得改一改了。
另一种“地产经”也成了眼下商家打仗的有效武器。发明者就是人们又爱又恨的家乐福,一般做法是租几万平方米,然后将最好位置的首层商场在留出通向卖场的通道后全部出租,一般首层的转租收入高得完全足以支付整个物业的租金,也就是卖场是“零租金”经营的。当然,卖场经营越成功,人流越旺,转租的租金越高。
聪明的商家发现有时候按揭买商业物业更合算,如果每个月还银行的利息少于租金的话,这个“地产经”绝对可以念。更何况,只要商业经营得好,人民币不断升值,这物业的价值本身就会大幅增加。
还有的零售商则更是念上了正宗的“地产经”,用商业赚取的现金流堂堂正正地做起了房地产,也难怪,中国的房地产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有了商业,可以把“生地”很快做成“熟地”,土地价值可以在短期内爆发增长。当然喽,要是突然遇上“宏观调控”或商业部分的现金流出了问题,供应商们开始“挤兑”,“不务正业”可就倒霉了。
眼下,这零售商的地产经念得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纯熟,商业和地产俨然是一对孪生兄弟,要是真的结合好了,能增强自己的体魄,增加打仗的资本,不过要是念歪了,念过头了,把主业给荒废了,说不好也会带来灭顶之灾的。
写于2006年4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客单价与来客数之谜(1)
温文尔雅的高志东是珠海丹田集团总裁,1992年开始做房地产,赚得第一桶金后,1994年4月建立了丹田百货,两年后,丹田的马可波罗商城开业,几十家来自欧洲及国内的知名品牌进入珠海。高可以说是珠海第一批介入零售业的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个。
很长时间里,和其他中国的城市一样,珠海零售业为单一的百货店模式,国有商业如香洲百货、供销社、水产公司等在整个商业零售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有商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联营、集体、个体商业得到了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百货广场为代表,珠海商厦、珠影广场、华发商场、汇力百货、斗门南国商场等近十家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