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宴会(第1/2 页)
皇宫内,华灯璀璨,彩带飘扬,浓郁的庆功气息弥漫于每一寸空间。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的表象之下,却似有深不见底的幽潭,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宴会上,夏皇高高在上,踞于龙椅,目光如炬。
杨林端坐在左首之位,身姿挺拔,其身后,伍云召与伍天锡等一众镇北军将领纷纷入座,威风凛凛。
秦桧率领一干文臣位列右侧,个个正襟危坐,神色各异。
而大将军李克用则被安排在杨林后一位,其独眼中隐隐有精芒闪烁,似在盘算着什么。
酒过三巡,厅内气氛看似融洽,实则紧绷如弦。夏皇仿若不经意间,轻启嘴唇,却似有深意地说道:
“皇叔,此次镇北军于北境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四方,然朕听闻军中将士多有思乡之情,缠绵悱恻,皇叔对此有何打算?”
此语一出,仿若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下方的伍云召、伍天锡闻言,皆不由自主地微微皱眉,心内暗自思忖:陛下此问究竟是何意?
杨林却仿若早有预料,神色平静如水,毫无波澜,从容起身,恭敬回应:
“陛下,镇北军将士虽心怀思乡之情,然皆深知守土卫疆之重任,责无旁贷。
臣自会悉心妥善安抚,亦会精心安排适当轮休,令将士们既能慰藉思乡之苦,又不致荒废边防防务,两全其美。”
夏皇微微点头,那神色却根本不在意杨林的回答,深邃的目光仿若寒星般在群臣中缓缓扫视,似在仔细观察众人的细微反应。
秦桧在一旁默默饮酒,仿若置身事外,对夏皇这番言论充耳不闻,然心中却如翻江倒海。
李克用独眼中却悄然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心中暗道: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杨林这是要被逐步架空的节奏,此乃天赐良机,绝不可错过。
众人的神情皆被夏皇尽收眼底,数息之后,夏皇再次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皇叔,此次北境之战,镇北军中有哪些将士表现尤为突出,朕当重重赏赐,以彰其功。”
杨林闻听,缓缓起身,神色恭敬而庄重,回道:“
陛下,众将士皆英勇无畏,以血肉之躯拼死杀敌,忠勇可嘉。
如伍云召、伍天锡兄弟,在战场上仿若蛟龙出海,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无数,战功赫赫;
还有韩擒虎,领军有方,调度得当,指挥若定,堪称军中表率。”
伍云召、伍天锡闻言,不禁面露欣慰笑容,心内暗自感激:王爷这是在为他们竭力表功,恩重如山。
夏皇微微点头,目光瞥向杨林身后的伍云召两人,十分有深意地笑道:
“好,朕记下了。”
而此时,秦桧心中却如一团乱麻,苦苦思量夏皇究竟是何居心。
夏皇先前分明对杨林的镇北军心存忌惮,如芒在背,可如今却又打算大肆褒奖……
苦思冥想却仍无头绪,秦桧心一横,打算试探一番。
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起身奏道:
“陛下,臣以为,北境虽胜,然亦损耗巨大,元气大伤,当务之急乃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此时若过度褒奖,恐引得其他将士心生骄纵之意,于军纪不利,于日后大业亦有妨碍。”
夏皇微微皱眉,似在斟酌其言,未及开口,杨林已冷笑一声,霍然起身,朗声道:
“秦丞相此言差矣。将士们在北境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若有功而不赏,岂不是寒了众将士之心?
日后再有战事,谁还肯舍生忘死,为国效命?莫不是秦丞相带着一众文臣死守北境?”
李克用见二人争执不下,心中暗喜,他巴不得看到杨林与秦桧矛盾日益加深,两败俱伤,于是也出声道:
“王爷所言固然有理,但丞相之担忧亦并非毫无根据,空穴来风。
或许可折衷一二,先略施小赏以作安抚,待日后局势稳定,再行重赏,如此方为万全之策。”
李克用看似公正调解,实则心怀鬼胎,两边挑拨,妄图坐收渔翁之利。
伍云召皱眉,在杨林身后低声道:“王爷,这李克用居心叵测。”
杨林微微点头,示意他莫要多言。
夏皇沉思片刻,说道:
“皇叔所荐之人,朕自会按功行赏。但丞相之言也提醒了朕,北境的恢复与建设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