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页)
到底有多少。
考究《山海经》里面内容真假,是专家学者的工作,李游没半点兴趣。但他却很清楚,就算里面的记载生物,植物和其他各种东西都是虚构的,也非常了不起。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李游更加清楚,想虚构出一样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出来,而且让别人相信,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山海经》里面所描述的许多东西,都不是常人能够轻易看到的。
正因如此,所以看到李诫的《续山海经》,他很吃惊。《山海经》的高度已经摆在那里,李诫竟敢去续写,没几把刷子绝对是玩不转的。
李游的全部注意力被石桌上的书册所吸引,而秦弋却坐在石凳上无聊着,一开始她还警惕地盯着李七不放;但是李七却好像和石头连成一体一般,许久都没弹动一下,久而久之,她也放下了警惕,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李游的身上。
李游此时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中的《续山海经》之中。
翻开书页,李游的心跳就开始不停地跳动了起来。书中的内容他还没留意,但映入眼帘的字迹却让的手抖了一下。
这些字迹和祁教授给他的《秘藏十法》上的几乎是一样。匆匆地扫视几眼,李游便基本可以确定,《秘藏十法》和《续山海经》是否真为李诫所著还有待研究,但他手里这两本书,作者却是可以确定是同一个人。或者经过了同一个人的誊写。
但李游很清楚,古人和今人不大一样。古人写书不是为钱。大部分人是为了名气,这些大多是诗词歌赋,小部分的著作则是为了为了留给子孙后代,这些大抵都是技术工艺,或者是风水堪舆,民间秘术等等。
《秘藏十法》和《续山海经》都属于后者。所以流传范围极少,甚至在世上根本就没有流传开来,就像《秘藏十法》那样。
也就是说,这两本字迹一样的书,出自誊写人员之手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原作者所写的。只是李游对于作者是李诫,还是不大容易接受,他更倾向于这两本书都是托名而作。但话说回来,李诫在北宋就一个没多大地位的技术官员,在宋史上都混不上立传,生平又不是什么风水名师,托他的名字写这种书,到底是多丧心病狂的人才做得出来?
第五十七章 开卷有益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间接地证明了,李游手上的两部书,之前的《秘藏十法》和现在的《续山海经》都是李诫本人的作品,绝非假冒,童叟无欺。
解决了这个作者署名问题,李游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很快,李游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续山海经》的内容之上。
让李游觉得惊诧的是,这本书竟然没有序。在古人看来,立书著说是一件大事,必然要自己或者请人写一篇序言,表达自己写书时候的心情或者所得,又或给书立下个总纲。之前从唐墓里带出来的《汲冢纪年拾遗》便是这个样子。
李游的惊异很快就消失。他小心地翻了一下手中的书卷,竟然发现,封面之后的前几页,竟然被人整整齐齐从根部撕去。撕得很入,如果不留心,根本就不会注意会少了一些,尤其这一页是通常不会影响主要内容序言。
但对李游来说,序言比起内容来更加重要。序言的内容更多的是描写作者本身在创作时候的经历和心态,这样实际上能够通过序言,在信史的立场上确认作者的身份,而不是出自推断出来的结果。
“谁把《续山海经》的序言给撕去了?”李游心里不解,但他知道,这个问题大概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他也不纠结,眼睛开始在内容上打转。
仔细一看,李游悚然发现,《续山海经》被撕去的不仅仅只是序言,连同不少内容也一并被撕去。首先落入李游眼帘的便是这么一段话:“……炎黄二帝时,世传阴符七枚,仓颉得之,助黄帝大败蚩尤、炎帝;采首山铜,铸轩辕鼎三,上铭山河地理,瑞兽祥文及《阴符阳经》二卷。”
《阴符阳经》者,上卷述天文地理,山川河流,人神鬼怪。下卷字三百,为传世《阴符经》。
“轩辕鼎及阴符,后为大禹所得,大禹借其大能,悟《河图》《洛书》,疏治天下江海,铸九鼎,将《阴符经》上卷铭之其上,为传世至宝。禹皇为山河镇煞,阴符散于九州。唯通读九鼎铭文者,方得其位……”
书卷看起来已经多年没保管,好在并没有腐烂掉,字迹尚可辨认,阅读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而李诫所在的时期,正好是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辉煌时刻,市面上流传许多话本小说,这些文学都倾向于口语化,李诫在写《续山海经》的时候,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