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炊��鹜�苏獠还�且怀∮蜗贰!彼���胤床担骸澳愀�静恢�来蚋叨�蜃罡盟赖氖率鞘裁矗 �
不错,这的确只是一场游戏。今天不过只是今天。错误不过是一个错误。我们应该用理性思维去培养长远眼光,超越这些让人心灰意冷的精神危险。然而,表现为意志力的理性思维(如“我不会失态”、“我不会过度反应”)是一个失败的命题;将理性思维创造性地用于形成想象中的全新“心像”、向自我意象输入鲜活的新证据、向伺服机制传递一个新目标,这样的思维过程才是成功的过程。
事实并非如此
检验和分析导入的信息、接受真实信息并排斥不真实信息,这都是合理的有意识思维的任务。许多人都被某个朋友偶然的一句话吓倒,如:“你今天早上的气色可不大好。”如果某人冷落或怠慢他们,他们便会盲目相信这种行为意味着他们低人一等。多数人每天都会受到消极暗示。如果有意识思维此时正在工作,我们就不必盲目接受这些暗示。“事实并非如此”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
在《与内心傀儡作斗争》一书中,作者将此现象形容为“脑边缘系统的抢劫”,意思是指始终处于潜伏状态的自动失败机制突然“造反”,静候良机将控制力从你的理性思维和自动成功机制中夺走。说到底,自动失败机制和自动成功机制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最锋利的刀刃才能将其分开。他写道:“……有位网球球友对我说,‘小伙子,你又长胖了。’不出几个小时,由于被‘看似发胖,这一不合理的恐惧感所笼罩,我开始拼命节食。秤上的读数显示我才减掉3镑,不过,引发这种恐惧感的,是对‘看似发胖’的认识,而不是我真的胖了。今天,如果有人对我再说这种话,我会跑到卫生间,关上门,对自己‘内心的傀儡’大喊:‘不要在乎这种冷冰冰的话。不要觉得不安。你听见我的话了吗,里面的东西?好了,今天晚上,我们先不吃土豆泥和肉汁,但仅此而已。’”
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腾出时间给自己练习理性思维”,这样做很有效,而且也为你确立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心像”做好了准备。这种“心像”在必要时能一下子唤起,帮你做到在过度反应时突然被打断。
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去解决
形成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这也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我过去曾经失败过,所以将来可能还会失败”,这种结论既不合逻辑,也不合理。在不去尝试、不存在任何相反证据的前提下,就提前作出“我做不到”的结论,这是不合理的。倒不如学学下面这个人:有人问他会不会弹钢琴。“我不知道。”他说。“你的意思是说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别人问。他说:“我从来没试过。”
前迪斯尼大学校长迈克尔·万斯写过一本书《跳出框框思考》,他也是研究创造性思维的权威。他说,他曾向一位公司管理人员就该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提问。在聆听对方详细介绍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肃性之后,万斯问:“谁在解决这个问题?”那位管理人员回答:“没有人”。“为什么不解决呢?”万斯问。“因为解决不了。”管理人员回答。
我猜这位管理人员对万斯说“因为解决不了”时,腔调中带有恼怒和不耐烦。他认为万斯是个傻瓜,连这么简单明显的道理都不懂。
许多人一生中的表现就像这位管理人员,相信环境无法得到改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甚至相信:明明看到别人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成功、繁荣或幸福,他们不知什么原因却无法得到。结果,他们对自动失败机制释放的“精神危险”没有还手之力,就像一个血友病患者哪怕被一张纸割破口子都会致命一样。
搞清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
搞清你想要什么、选择想要实现的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目标而不是不希望实现的目标,这也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一旦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却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不想要的东西上,这是不合理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二战时还只是个将军。有人问他:如果你的进攻军队在意大利海滩被人扔进大海,会对全体盟军的胜利产生什么影响?他说,“那肯定非常糟糕,不过我从不允许自己的脑子想那种事。”
那么,你让自己的脑子想些什么呢?
多数人在日常工作中,从不对那些匆匆进入大脑(或者被迫进入他们大脑中)的东西进行任何控制。电视、广播、报纸、偶然谈话、无意中听到的交谈、一丁点批评之辞甚至广告牌都能控制他们。有一种很麻烦但发人深省的练习,就是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