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襄王见太后,王直说坏话(第1/2 页)
京城 孙太后很期待襄王朱瞻墡的到来,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以后没骨气地给敌人当起了带路人。 朱祁镇如此没骨气没下限的表现 ,已经不合适当皇帝了。 谁来做皇帝? 这个问题便摆在了孙太后和在京文武百官的前面。 朱祁镇有三个儿子,长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次子朱见潾一岁半还没到,第三子朱见湜更是刚刚满月。 而郕王朱祁钰当时年仅22岁,此前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因此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孙太后想起了她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 从孙太后的角度出发,让襄王朱瞻墡监国是最合适的选择。 孙太后极其讨厌郕王的生母吴贤妃,顺带也不喜欢她的儿子朱祁钰。 如果让朱祁钰即位,吴贤妃势必要升级为皇太后,和自己平起平坐,这无论如何不能忍。 对于危难关头国赖长君的大明朝来说,年龄正合适。 而且当年汉王谋反,朱瞻墡在北京留守,有着处理政务的能力和经验。 襄王是仁宗朱高炽的嫡子,宣宗朱瞻基的亲弟弟,在当时身份之尊贵,宗室中无出其右。 最关键的是,自己手里有襄王朱瞻墡的把柄,不怕他不听话。 至于郕王朱祁钰,她知道来不了,朱祁钰的身体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 让兴安请他一道进京,只不过是为了面子上好看,而且朱祁钰也不一定来。 孙太后已经笃定,即便王直去了,朱祁钰也来不了。 以为大臣们的心思她不知道吗? 王直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要在皇帝的叩门消息传来后提派一个大臣去请,朝臣们还都纷纷附和,不就是想把朱祁钰弄进来吗? 相比老练有成的朱瞻墡,大臣们当然更喜欢没有任何经验的朱祁钰,好实现他们的目的。 为了保证皇权不旁落,孙太后第一时间把皇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 代价是让商辂和彭时入阁,以及同意朝臣行废立之举。 不过,要先敲打一番襄王朱瞻墡,让他答应以后把皇位归还给太子。 很快,朱瞻墡就来了,直奔皇宫。 仁寿宫,襄王朱瞻墡、吏部尚书王直和兴安一路无阻的来到孙太后这里。 “臣朱瞻墡/王直拜见太后,太后万福!” “奴婢拜见太后!” 三人跪地行礼问好。 “免礼,襄王,王大人一路辛苦了。” 孙太后让三人起身,让徐宾赶紧搬凳子来,给朱瞻墡和王直坐。 “谢太后!三人谢恩起身。 “兴安,郕王呢?” 孙太后看向兴安一脸不悦,看到朱祁钰没来,孙太后很高兴,不然到时候朝臣执意要立朱祁钰,就难办了。 现在好了,朱祁钰没来,大臣们只能推朱瞻墡,这正符合她的想法。 不过,她还是要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 “启禀太后,奴婢未能把郕王请来,请太后责罚。” 兴安马上跪地认错,没把郕王请他,他没办好事情,当向主子认错。 “郕王一点后都没有好转吗?” 太后也不准备责罚兴安,朱祁钰来不了,兴安也没办法,他总不能把朱祁钰绑来吧。 何况朱祁钰还是带病之身。 “回太后,郕王身体未见好转,奴婢到淮安时,郕王已经不能行走。 郕王听闻奴婢来由,甚是悲痛和自责,当场让成敬公公代书,上奏朝廷,推荐襄王监国。 并让奴婢给襄王转书信,恳请襄王以国事为重,进京监国! 奴婢没有耽搁,即刻赶往长沙,与襄王诉明情况,请襄王随奴婢即刻出发。 王大人来时,奴婢和襄王已经到长江运河入口。” 兴安赶紧说明情况,他尽力了,没有一刻耽搁。 “郕王身病却心系天下,不愧为先帝子嗣。” 孙太后表扬了朱祁钰一番,身体不行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朱祁钰有心欺骗。 “王大人,郕王身体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孙太后看向王直,兴安的话她是相信的,不过她要对朱祁钰表现出更多的关心。 “启禀太后,确实如此,臣到了淮安,直奔郕王府,与郕王说明情况,尽力劝说。 可郕王说他有心而无力,拒绝进京。” 王直就不像兴安那样替朱祁钰说话了,朱祁钰若进京监国,他会维护。 可郕王不仅言辞拒绝,还偷偷把朝廷已经立了太子的事告诉襄王,还得襄王朝他发火。 让他在襄王面前的印象一下子毁了,仕途也将到头。 反正朱祁钰以后就是个藩王,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他也没必要还想着朱祁钰的好。 “王大人污蔑,郕王不是不愿意进京监国,挽救大明社稷。 郕王身体已经不能行走,出入都要人抬人背。 强行让他进京不仅会耽搁路程,还会让郕王的身体更加糟糕,进而耽搁朝堂。 而且,郕王的身体皇上与太后都知道,不然也不会让他去淮安休养。” 朱瞻墡为朱祁钰说话,朱祁钰把当皇帝的机会让给了他这个叔叔。 朱祁钰已经那样了,王直还想着把人家弄进京城。 “启禀太后,臣到淮安时特意去看望了一下郕王,耽搁了半天,请太后责罚! 不过,离开淮安,臣就让人日夜兼程,这才提前了几天